robots

标题:

《相机的故事》    

发表时间:

2014-3-4 16:58:21 更新时间: 2014-3-19 16:30:50  更新者: 刘祺云

关键词:

摄影 . 分享     
作者: 刘祺云   [这是对本篇第 3288 次阅读] 阅读评论

    1984年秋天,我的朋友赵献英来找我商量准备成立四省交界处第一家图片社,让我过来帮他培训技术人才,当时我在邯郸地区文化局工作,负责地区的摄影创作工作,那个年代地区文化局的经费充足,每年都可以几次出去采风创作。而图片社属于邯郸市文联下属单位,又是自收自支,市文联也远不如地区文化局经费宽裕,所以我说忙可以帮,但不调动工作。赵献英生怕我不能为他尽力,就许愿说,如果我调到市里来帮他工作,就送我一台“莱卡”相机和一台“哈苏”相机,“莱卡”135相机当时是新华社记者的配置;“哈苏”120相机是军画报和人民画报资深的记者才能拥有,所以才让我动了心,当时地委宣传部的部长不放,我费了好大的劲才算做通工作,当我的手续调进了邯郸市文联后。“时局”发生了变化,谁知就在这时候日本的“尼康F3”打进了中国市场,由于它融进了电子功能,相机可以自动测光、自动曝光、装上马达后可以自动过卷和自动倒片,甚至每秒能连拍8-10张,更加适合了记者的使用;而“莱卡”属于全手动操作,拍片速度不能与“尼康F3”相比,所以新华社的记者和各省的报社全部更换为“尼康F3”相机,受到此影响我也就得到一套“尼康F3”相机,这台相机伴随我创作10多年摄影工作,直到自动对焦的相机诞生才休息下来。

    “哈苏”相机后来也成了泡影,因为图片社为了拍婚纱,一下子进了三套“玛米亚RB67”,因为当时的外汇额度太少,再进哈苏就会造成浪费,因为“玛米亚”要比“哈苏”便宜很多,而且画幅少大一点又是是日本货更适合拍婚纱;我也只好使用这台笨重的“玛米亚RB67”了。虽然它的成像不能与“哈苏”相提并论,也为我立下汗马功劳,比如我的“古赵岁月”、“黄粱美梦”、“娲皇古迹”、《巨龙腾飞》都是出自他的名下。

    尼康F3(Nikon F3)是日本尼康照相机公司于1980年发布的第3代顶级型号35毫米胶卷单镜反光照相机。也是尼康生产时间最长的顶级型号单镜反光相机,从1980年正式发布至2002年完全停产,作为一款手动单反相机,这种长时间的持续生产是十分少见的。

    玛米亚RB67大约诞生于70年代,是目前6x7cm画幅中唯一能旋转后背中幅相机,在机身和后背链接之处,有一个圆形的金属转盘,顺时针转动后背,横幅画面瞬间变换为竖幅,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但正是这一优点,相机做得很大,这使得玛米亚RB67成了同类相机中重量最重的产品。但即使如此,由于它的配件多通用性好,所以玛米亚RB67在我国仍拥有相当多的使用者,特别是婚纱影楼几乎都是主打相机。

 

 

001   这就是我1984年到手的135型尼康F3专业相机......后来我也配广变焦、中变焦和长变焦........

 

002   1985年尼康F3相机随我在云南创作........

 

003  《山里的石头会唱歌》--尼康F3拍摄

 

004  《编制致富路》--尼康F3拍摄

 

005  《开山人》--尼康F3拍摄

 

006  《土家歌手》--尼康F3拍摄

 

006-2  《民族大家庭》封面刊登

 

 

007   我的“玛米亚RB67”120相机也是那年到手的,看看个头就够重的,我后来又配了250mm望远镜头和50mm广角镜头,三个片盒(胶卷后背),同时可以拍彩色负片、彩色反转片、黑白胶卷,再加上电子测光取景器,有十几斤重.......

 

008  “玛米亚RB67”相机伴随我在内蒙额齐纳沙漠采风....

 

009  《黄粱美梦》创作于八十年代,利用玛米亚的T门长时间曝光拍摄而成,曾在全国影展16届摄影大展展出;赴日本展出;香港《摄影画报》佳作比赛金牌奖、做过《黄粱梦》书的封面......

 

010 《古赵岁月》--这也是玛米亚RB67拍摄的,曾在全国首届旅游摄影大展展出;河北《燕赵乡音》杂志封面;也曾做过邯郸电视台天气预报画面.......

011  《娲皇古迹》--印过明信片;中国首届文物摄影大展展出;登过中国旅游报、文物报一版头版...... 玛米亚RB67拍摄.....

 

012   《巨龙腾飞》--全国旅游大展三等奖......玛米亚RB67拍摄

 

 

  
 
评论(共 20 篇):

  评论者: 刘祺云

发表时间:2014-3-19 16:30:50

   

 

玉武你好!相机的故事是一个回顾,传统时代相机发展没有现在这样快,一台相机使用一二十年,那里像现在一年一更新,两年一换代,太快啦......   

   

  评论者: 刘祺云

发表时间:2014-3-19 16:24:57

   

 

谢谢国富的关注!这些照片记载了我传统摄影的一段经历.......   

   

  评论者: 张玉武

发表时间:2014-3-19 12:32:34

   

 

老师你好!这张照片拍的好真那,真是长见识。   

   

  评论者: 蔡国富

发表时间:2014-3-19 10:05:31

   

 

张张获奖、幅幅精典,欣赏欣赏,谢刘老师。   

   

  评论者: 刘祺云

发表时间:2014-3-10 9:36:33

   

 

世忠你好!你说的是,兴趣是关键,有兴趣的事就容易学进去,没有兴趣的事就难入门,不过人上了年纪有点爱好也好,就当锻炼身体吧!   

   

  评论者: 梁世忠

发表时间:2014-3-9 10:49:53

   

 

祺云兄,当时保卫股确实有照相机,记得有一架海鸥DF,只是我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工作上没有实战,业余也没摄影爱好,所有深入接触相机的机会让我错过了,直到如今,虽然有条件买喜欢的东西,由于兴趣点不在相机上,前些年买数码相机,随便选了一款,到现在也不记得品牌和型号,一直压在箱子底呢,遗憾呐。   

   

  评论者: 刘祺云

发表时间:2014-3-9 10:35:39

   

 

世忠你好 !你在保卫部门待过,应该对相机有所了解,我记得保卫部门都配发照相机,不是120相机就是135相机,只是那时候品牌少,多是国产的。开放后国外品牌涌入中国市场,现在选择面大了。但传统时代也就是135相机(用35mm的电影胶卷),120相机(6cmX6cm可拍12张或16张)这两种用的最多的相机。我上面的“玛米亚RB67”一卷胶卷可拍10张(6cmX7cm),所以叫RB67.   

   

  评论者: 梁世忠

发表时间:2014-3-9 10:09:50

   

 

不董相机,看介绍机型跟看天书,但照片很美,所有的奖项,相机功劳在其次,刘兄的精湛技艺是决定因素,刘兄高人也。   

   

  评论者: 刘祺云

发表时间:2014-3-6 19:37:12

   

 

新原你好!看了你的“相机情缘”很有同感!我的全套玛米亚RB67也是一个大铝箱装着,前几年我在加拿大探亲时带着它在加拿大西部的班芙和加斯塔国家公园采风时用它拍照使用过,也算是我最后使用它,由于回国时东西多,就放在加拿大了,儿子到美国后,又专程回加拿大给我带到美国。我的星座4X5相机也花了几万元,用了不长的时间,数码来啦,就闲置在那里,我还入手一台哈苏501C,圆了哈苏梦.......。多交流!   

   

  评论者: 黄新原

发表时间:2014-3-6 16:48:39

   

 

祺云大哥的故事很有趣,与我有同好。 玛米亚当年也很贵,我一个要好的朋友买了一套,没用多久,数码相机就来了,至今还在那放着,一只大铝箱子,90年代前期花了30000多,很可惜。   

   
   

共 20  篇,第1/2页 下页  末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2 12:59:26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