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标题:

开国大典上的神秘事件    

发表时间:

2015-10-11 21:38:19 更新时间: 2015-12-15 18:36:03  更新者: 罗永志

关键词:

    
作者: 罗永志   [这是对本篇第 2522 次阅读] 阅读评论

 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时隔六十二年,发生在开国大典上不少鲜为人知的秘密,一直被人们津津津乐道。比如,开国大典时间为何选在十月一日的下午三点?开国礼炮为何是28响?开国大典上发生过什么重大事件等等,民间流传有多种说法,其中,不乏有曲解和猜测的成份。随着中共党史档案的解密,有必要说明其中的真相,以正视听。

   有没有神秘的“道人”为开国大典选定“良辰吉日”?

   按中国人的习惯,一般重大的喜事庆典,都会选在当日的上午举行,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却选在了十月一日的下午举行,这多少有悖常理。所以,有人就杜撰了有一个神秘的西山道人为毛泽东献策,按阴阳对称之说,“泽东”对应“西照”,这样才能“阳光普照”“阴阳平衡”云云。

   事实是,开国大典定在10月1日下午3时,主要考虑防止敌机长途奔袭,因为那时的国民党飞机,夜航能力极差。当时南方一些地区还未解放,国民党的空军经常袭扰北方,并图谋破坏开国大典。国民党空军夜航能力不行,在大陆轰炸完后,必须在天黑前返回,如果上午举行大典,国民党飞机飞到北京还能赶在天黑前回去,如果下午举行,就来不及返航。于是开国大典决定在下午举行。按照敌机远程飞行袭击的规律,一般都是上午起飞,下午基本不动。当时,在北京四周远近,华北军区已经布置了有序的高射炮群,严阵以待。年轻的人民空军也作好了一级战斗准备,并安排了届时在北京上空巡逻的战斗机。

    阅兵总指挥聂荣臻给受阅部队下了一道死命令:万一发生空袭,一律不能动,下刀子也不能动!

   万事俱备。一直保密的开国大典的时间,直至10月1日上午10时左右,才由北京新华广播电台通过电波,向全世界发出预告。这时,离下午大典正式开始的时间,只剩5个小时了,所以,定在下午举行开国大典,主要是为了防空的需要。

   二、28响开国大典礼炮与毛泽东笔名有何联系? 

   “二十八画生”是毛泽东曾经用过的笔名。毛泽东于1917年在第三卷第二期《新青年》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文章:《体育之研究》即署名“二十八画生”。“二十八画”即“毛泽东”这三个字的繁写体总共的笔画数,“生”是“青年学子”的意思。原文如下:二十八画生者,长沙布衣学子也。但有能耐艰苦劳顿,不惜己身而为  二十八画生——毛泽东的笔名。国家者,修远求索,上下而欲觅同道者,皆吾之所求也。故曰: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敬启者二十八画生。

   开国大典上,当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时,广场上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抬头瞻仰五星红旗。这时,大地震动,炮群长啸,54门礼炮齐鸣28响。礼炮声如同报春的惊雷,在天宇间回响激荡,震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把开国大典上伟大、庄严、团结的气氛进一步推向了高潮。

   国外一些国家在举行庆典活动时,一般都鸣礼炮21响,就是最高的礼仪。开国大典为何要鸣28响呢?原来,54门大炮表示当时统计的我国有54个民族,28响礼炮表示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起,领导全国人民,经历了28年的奋斗,才使国家独立,人民翻身当家做主。

   28响礼炮,这是毛泽东首先提出来的。在政协一届会议上,一位代表提出质疑:“在国外,最高礼仪是21响,我们为什么要鸣28响呢?”当时没有人回应。 会议休息时,毛泽东见到负责开国大典筹备工作的华北军区作训处长唐永剑话题很快进入开国大典的礼炮鸣放问题,毛泽东问小唐:“你说,放28响有没有道理呢?” 唐永健是个文采横溢、学识渊博的才子,他一下就明白了毛泽东的用意,马上说:“主席,我起草一个关于礼炮28响的说明吧。” 毛泽东微笑着默允了。很快,简明扼要的28响说明报告递上来了,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横空出世到1949年,刚刚28年。28响礼炮就是28年党史的赞礼,这不是极有道理吗?毛泽东看到这份报告后,在上面用铅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所以,28响礼炮与毛泽东的笔名联系在一起,完全是无中生有。

   三,开国大典上有没有发生突发性的政治事件?

   从建国以来,人们对开国大典中鲜有电影录像资料一直存有各种猜测,甚至有人造谣说,当时在天安门城楼上和广场游行的队伍中,发生了突发事件,出现了反动标语和爆炸事件,电影资料一直不让公开等等谣言。

   事实是,开国大典上,我们专门请来了苏联专业摄影师,这是几个黄头发蓝眼睛的苏联人。大典上,他们可以随意地在天安门城楼上拍摄所有的人。人们注意到,连毛泽东、朱德等中央最高领导人,都让他们随意拍摄,还随他们的指令作一些配合。在地面,还有一部小吉普协助他们。在天安门东侧视野最广的位置,还为他们搭了专用的高台。  

   并且,他们拍的是彩色影片的电影。当时指挥部里几乎没有人看过什么彩色电影,都觉得很神秘。这是斯大林派来的最优秀的纪录电影摄影师。那是刘少奇访问莫斯科时,斯大林主动热情提出来的。这次他们拍摄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得到了主人破例提供的各种拍摄方便条件。  

   他们的干劲很大,跑上跑下,开国大典那一天,从头到尾一直开着摄影机拍摄,机器一直响着连续而均匀的嗒嗒声。他们从毛泽东讲话、升国旗、阅兵、游行,一直拍到晚上五颜六色的礼花在夜空中闪烁,然后他们才兴高采烈地抱着几十本沉甸甸的胶片盒子,回到所下榻的东华门大街的翠明庄宾馆里。这个宾馆在北平解放初是中共中央组织部的招待所。他们的这些珍贵的底片都堆放在宾馆的一个房间里。  

   胶片是易燃品,偏偏开国大典后没几天,这个堆放胶片的房间起了火灾!几十本胶片几乎全烧光化成了烟。好不容易抢出来几本胶片也残碎不堪,也无法再用。这几个年轻人在宾馆前失声跺脚痛哭。据说,他们回国后受到了斯大林严厉的斥责与处分,被送到西伯利亚去了。  

   周恩来听说底片都给火烧了,在“啊”了一声之后,难受得有好几分钟都沉默着没有说话。  

   唯一感到幸运的是,我们自己的那些从延安来的经历了战火考验的摄影师,拍摄了一部黑白纪录片,里面保存了开国大典的珍贵场面。

   四、开国大典上突然出现了一位美军上校?

   据党史档案解密资料显示,确有此事。

   当开国大典的第一项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典礼正在进行之时,负责警戒和保卫开国大典安全的公安人员发现了异常情况:一个穿军装的美国军官正站在广场附近,频频地进行拍摄。  

   公安人员立即将此情况向指挥部作了紧急报告。位于天安门城楼下黄房子里的指挥中心得到报告,很快就弄清楚了这个美国军人的身份:此人是原美国驻北平总领事馆武官戴维·包瑞德上校,是个中国通。此人在抗战后期曾经作为组长率领美军观察组到过延安,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都有过交往,对我党我军有过友好的态度。  

   考虑到这些复杂的情况,指挥中心不敢决定对这个非法拍摄者采取安全行动,就立即用紧急电话报告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总指挥聂荣臻。  

   聂荣臻接了电话,觉得这涉及到外交事宜,需请示毛泽东。聂荣臻走近城楼前侧栏杆旁的毛泽东,简单明了而细声地报告了情况。毛泽东听了说:“哦,是包上校呀,我认识他。”  

   聂荣臻小声地问:“阅兵式能让他随便照吗?没收他的胶卷吧。” 毛泽东仍然望着广场上欢呼的人海,想了想,说:“这样不好吧。让他照,不管他。我们这是公开的嘛,让他给我们当个义务宣传员吧。” 其实,开国大典的前一天,9月30日,包瑞德已经到天安门广场上去拍摄了一些照片。其中有一张是从天安门正面拍摄的毛泽东巨幅画像。据说,这张照片后来在美国被报刊发表了,但细心的包瑞德发觉:这张照片与10月1日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天安门正面的毛泽东画像怎么会有一点不同?  

    这当然是包瑞德所无法弄明白的。原来,10月1日凌晨,周恩来到天安门来做检查的时候,发现城楼正中高悬的毛泽东画像,是根据毛泽东自己选定的照片所放大而绘制的。这是解放区的老百姓很熟悉的一张照片。著名画家周令钊在绘制时,在画像下方留有二尺余宽的一条白边,下面写了毛泽东的亲笔题词:“人民的胜利”。  

   周恩来验收时,觉得主席不会这么不谦虚,还自己为自己题词,就指示赶快将这几个字涂掉。  

   包瑞德在9月30日所拍的那张照片,就成了绝无仅有的绝版。

   来源:人民网

   http://blog.people.com.cn/article/1336091369628.html

  
 
评论(共 4 篇):

  评论者: 罗永志

发表时间:2015-12-15 18:36:03

   

 

谢谢殷维明战友、赵平虎战友、陈子才战友的关注来源,子才战友不必客气。   

   

  评论者: 陈子才

发表时间:2015-12-15 18:03:55

   

 

又长见识,谢谢转载。永志战友借用下开国大典图片。   

   

  评论者: 赵平虎

发表时间:2015-10-13 7:46:09

   

 

首席欣赏   

   

  评论者: 殷维明

发表时间:2015-10-12 16:44:15

   

 

经典故事,大开眼界!谢谢!   

   
   

共 4  篇,第1/1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2 19:31:06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