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付参谋的盛情相约,要求我在“三八”之际,以女兵的角度写篇稿子。唯恐辜负了他的重托和美意,迟迟不敢回信。脑海里却梳理着思绪,搜集着素材。20年前的女兵生活聚焦般闪现……采撷了女兵生活的片段,献给曾经的“共和国女兵,军中姐妹”,以飨网内外熟悉、陌生的战友们。
到过二连的人都知道,二楼西侧以一对伞布屏风为界,是清一色的女兵“防区”,课余时间,屏风基本是挡着的。似乎是一道安全屏障,她们在里面随心所欲地说笑、哼唱、洗漱,穿得暴露一些也无所谓。任何男兵(包括连干部)入内也最好先给个动静(高咳一声),免得大家都尴尬。她们构成了二连特殊群体的特色,她们使二连的口号声清脆生威,她们使二连赛场啦啦队多具韵味,她们使二连的值班、劳动、娱乐别具风采倍增回头率。她们是连队建设的生力军,是军营靓丽的风景线。
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忸怩的作态,一身戎装不乏女兵的俊美和威严。她们今生有缘汇聚在军营,共扮女兵的角色,共守军人的职责。用她们与生俱来的热情和执着,把女兵的细腻和爱美之心,诠释得相宜得体淋漓尽致。每个女兵的床单永远都平展雪白,把这看作是关乎一个人、一个班的门面,熟练地扥扥被角和放在被子上的军帽,扑棱一下床铺,这个不起眼的动作被一批批地传承下来。她们总有洗不完的衣物,特别是到了周六,她们端着浴后洗好的衣物,散乱着头发回到宿舍,你推我搡地聚在水龙头旁,嬉戏说笑、讲述奇闻异事。与平日里军容严谨判若两人。她们围坐在一起,学唱着一首共同喜爱的歌。有的老兵还冒着挨批评的危险,悄悄地给自己的小侄女、外甥们编织毛衣。她们就在桌前、床上,写字、集邮、写信、聊天……尽情享受着那个年代军营拥有的氛围和空间,再为军营增添几分恬静、和谐。
与其他连队不同的是:二连有三分之一的女兵,男兵们自然会受到女兵的关心和帮助。原本自己就很笨拙的女兵,只要有男兵请求钉扣儿、缝被子、领章的活儿,她们个个积极、热情,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手艺完成任务。即使是针窝折了、手扎破了,不用包赔损失,也从不邀功请赏。她们也悄声品论某个男兵的容貌举止,说到兴头儿上,突然笑出声来,惹的男兵们直发毛。
最让女兵们大显身手的要属连队包饺子。周六午休后,以哨声为令,凡是在连里的每一位都得去食堂包饺子,女兵们是绝对主力,炊事班用行军锅和好了馅儿和面,几个女兵主动承担了包饺子的第一道工序—擀皮儿,大家三、五一组围在各自的桌前,忙碌而有序地包起饺子,有的男兵不会包饺子,也不会擀皮儿,只好从里屋往外屋运送饺子皮儿。夏天,几个擀皮儿的女兵大汗淋漓衣服象被水泼过一样,却一直坚持到最后。回到宿舍任凭汗水流淌,再重新换洗。百十来号人的饺子,包出来千姿百态,煮出来却是同样的味道。包饺子的时候,大家相互挑剔、戏弄、喧闹不止。吃饺子的时候,只能听到咀嚼和勺碰碗的声音,很少有谁说话,都专注地忙着“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更令人难忘的是“八一”“春节”会餐,炊事班绞尽脑汁变换着花样忙碌着,每张脸上都写满了喜悦和笑意,每张桌上都摆满了色味俱全的佳肴,大家用碗和缸子盛满了啤酒、汽水(战士不允许喝白酒),连干部祝词之后,男兵们急不可待地举起酒杯,没有更多的话语“1、2、3—嗷”一饮而尽。女兵们也不甘示弱,学着男兵斟满酒“1、2、3—嗷”高举酒杯,撞得咔、咔响一饮而尽。女兵的声音分贝比男兵的声音分贝高出好几倍。每次会餐总要有几个回合,全连官兵笑在一起,醉在一起。他们被这别致的情趣陶醉了,他们被这温馨的情意陶醉了……
我经历描述的20年前的女兵生活,无法和现代的女兵生活相媲美,从头至尾零散杂乱,没有具体人物,却能从女兵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也在美好记忆中,频繁与她们相约,感受着姐妹兄弟般的情谊,不断地提升、净化着自我。幻想着再一次与她们投入火热的军营,锤炼,塑造现代女军人的体魄和风采……
感谢现代媒体为我们提供了畅所欲言、沟通心灵的平台,感谢付参谋以现代人的智慧和奉献,为网站付出的热情和汗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