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标题:

生命的支点    

发表时间:

2009-3-2 2:26:42 更新时间: 2009-3-3 21:33:06  更新者: 穆平

关键词:

活着 理由    
作者: 穆平   [这是对本篇第 2903 次阅读] 阅读评论

 

                             生命的支点(外二篇)

     给爱我和我爱着的、抑或恨我和我曾经恨过(因为有爱所以有恨)的战友们:我知道我很多亲爱的战友们大多在享受着幸福,但也有亲爱的战友在承受着别样的感情和经历。实际上,我们从风华正茂的青年步入中年,大家都经历了很多:有成功的喜悦;家庭的温馨;但更多的是,我们同样承受了很多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只是我们都在默默承受着。

    2008610,吉国文学巨人、也是前苏联时期的著名作家艾克马托夫去世了,恰巧我在这个国家。他的去世并不是因为这个国家为他举办的隆重葬礼触动我,而是因为他写过一部著作:《人为什么要死》。

                              一个作家的葬礼

     2008年6月13日,一个本是普通的日子,但这一天,对于在前苏联时期培养出来崇尚文化的吉国人来说,他们的天塌了下来:因为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使他们引以为自豪且一直支撑着他们文化底蕴的文学巨人艾克马托夫三天前不幸逝于德国。艾克马托夫的去世,意味着这个国家的文学殿堂轰然倒塌,也意味着吉国整个民族的文学灵魂成为历史。

     这对于吉国人来说,是一件巨大的事情:吉国政府下令葬礼当天降国旗,全国范围一周之内停止任何庆典和娱乐活动,包括举行婚礼。政府如此,而葬礼当天吉国首都比什凯克的老百姓,在没有组织和强制要求下,人们几乎停止了一切私人活动:包括小商人们赖以为生的生意。人们不约而同的聚集到了比什凯克玛纳斯广场------玛纳斯本是吉国古代的一个战将,艾克马托夫的葬礼就在这个很特别也很有意义的广场举行。

     当天上午,比什凯克市市中心的主要街道已布满警察,大多数街区都已经戒严,偌大的玛纳斯广场上挤满了数万发自内心悲伤的民众。艾克马托夫灵柩周围更是围满了来自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等国家专门前来吊唁的各国政要,吉国总统巴基耶夫宣读了冗长而低沉的悼词。

     佳米拉,一位60多岁的柯族妇女,站在距离参加悼念的人们后面,听着扩音器里传出的总统宣读的悼词,不断用手绢擦拭着眼泪。我和她聊了起来:“您很悲伤是吗?”“是的,我们都很难过。”“您读过他的书吗?”她显然有些不快:“是的,他的书陪伴我度过了整个青春时期。”“那您能告诉我他都写过什么书吗?我看不懂,所以我不知道。”悲伤的老人没有回答,转而继续着她的悲痛。

     一个年轻人也在距葬礼现场较远的地方聆听着悼词,我介绍了一下自己的职业又和他搭讪起来:“您读过他的书吗?”他摇摇头:“没有。”“那你知道他写过什么书吗?”我又问。他一脸疑惑的摇摇头。

     没有读过他的书,甚至也不知道艾克马托夫写过什么书,这在悼念的人群中很多。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艾克马托夫离去的悲痛。

     而我却在两年前就知道,这个吉国的文学巨匠除了写过很多描写爱情和生活的小说以外,还写过另一本书《人为什么要死》。

      我也根本没有看过他的书,之所以在两年前来吉国采访时知道他的伟大,除了因为他写过大量文学作品和吉国独立时人们极力邀请他担任总统而被他拒绝外,我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因为听说他写过一本《人为什么要死》。

      我铭记这本书,完全不是因为我折服他书中的观点或是他优美的文笔,因为我根本没有看过,偶然产生要去买他书的想法,出门后很快全然忘却。我铭记,是因为这个沉重的话题或者说这几个沉重的字眼,也或者是说这个人们很少去思考、谈论、而又必须面对的问题常常让我在欢欣雀跃或痛苦难耐时赫然沉静和深思。

      艾克马托夫走了。

     思考过人为什么要死的艾克马托夫死了,在吉国全民族的悲痛中、在吉国总统和全体政要的瞩目下,他的棺木缓缓下降,被埋在了泥土中。

                              活着的理由

    我们活着需要活着的理由,不管我们是否想过或者是否需要去想。也不管这个理由是否真的能支撑对生命的诠释,总之,人为什么要活和人为什么要死一样,在每个人生命中的某个时期,都会凸然占据我们整个的思想。否则,就不会出现藐视生命的人群。

    有一个时期,我就常想,自己为什么活着。

    活着,每个人有每个人足够的理由,即便是病入膏肓的病人,也或是垂暮的老者,活着的理由除了一种本能的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留恋之外,更多的应该是一种责任。只是我们常常忘记活着的理由,甚至根本不需要知道理由,因为生活足够美好。而在我们真正想知道活着的理由时,却根本找不到或是根本想不起来。

    活着需要理由,这个看上去很无聊,犹如无聊文人无聊时在发一些无聊的感慨。但很多时候,我们又真的需要一个足够支撑我们生命的理由。

    在新疆我一个非常不错的朋友,算是至交。几年前由于家庭事业的失败,他就苦苦寻找了半年之久活着的理由,因为那段时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还要活着,活着的意义又在哪里。

  “你知道吗,生命本是一个不长的过程,走完这个过程,支撑着的并不完全是成功或是失败。有时候,支承你走完这个过程必须需要一个理由,”说这话时,他已经很平静,但我很赫然,因为此前我很少这样想过。

   “我生意、家庭失败后,有半年之久,我从来不敢从自己家凉台上往楼下看:推开窗户,我就有一种跳下去的冲动;走在大街的人行道上,我不敢扭头看大街上的车水马龙,看着,我就想着自己在车轮下血肉翻飞的场面;每到晚上,躺在床上就渴望一场毁灭或是自此一睡不醒。那时的恐惧,不是对死的恐惧,而完全是对生的恐惧。”他平静的说着,像在叙述一个很久远的故事。

    事实上,每到晚上,他都很难闭上眼睛。痛苦中他知道自己肯定有活着的理由,但他找不到任何一个支承他继续活下去的理由,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却想到了一万条应该去死的依据。在这种完全不对等的理论中,他痛苦的挣扎着。他好面子,那段时间没有一个朋友看出他的痛苦,他也没有给任何人说起他的内心。

   只是在痛苦时,他便没完没了的写遗书,写完了撕撕完了写,后来他又在自己年幼孩子照片后面写,希望得到孩子将来的理解。那段时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能撑多久。但他每次写遗书都会掉眼泪:“所以,我就想,这个世界肯定有值得我留恋的东西,否则就根本不会痛苦,既然痛苦,就说明我有理由继续活着,哪怕事业已经一败涂地。所以啊,我就不断告诉自己,有理由活着,再找找再找找。”

   “那年大年三十晚上,大街上早就开始燃放鞭炮和烟花了,我拉上窗帘关着电灯,拔掉电话线,关上手机,像一具僵尸一样躺在床上呆呆的仰望着天花板,那一刻我突然发现人有时候是可以很久不眨眼的,我就想,这大概就是死不瞑目吧,”

    想着想着,他就又爬起来拿出孩子的照片,在照片背后写着自己的无奈和痛苦。写着,他突然明白,孩子就是他活着的理由,这条理由就足够支撑他所有的生命和度过他所有的痛苦。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他很神速的收拾了简单的行李,打开手机给前妻发了一条短信:孩子必须归我,我马上去接孩子!之后他又关掉手机,出门直奔火车站。

   “从来没有大年三十坐过火车。火车站空空荡荡,车票也难得的好买。车票是第二天上午的。我坐在车站整晚没有感觉犯困,除了急于接回孩子外没有任何想法。三天后,我到了前妻的父母家,老人已经知道我要来,也已经收拾好孩子的行李。看到孩子的那一刻,我庆幸自己对生命的坚持。那一刻,生命中所有的意义都赫然凸显。”

   我们聊着的时候,他那依然年幼的孩子不断在他怀里撒娇,他新婚的妻子在厨房忙碌着,偶然过来添茶时打趣到:“又在讲你的光荣史哪?”他便笑,幸福感溢满全屋。

   我却笑不出来。

   活着的理由,一个似乎根本不需要的理由,一个我们常常忘记或是根本不想的理由,当遭遇到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时,却能坚强到足以支承自己生命天空的地步。

   “你信吗?后来我想,支撑我坚持下来的理论,其实根本不是我大学的知识或是我人生的经验,而是一个完全没有文化的家庭妇女在我很小时告诉我的一个哲理:人活着,就不可能没有坎,也不可能有过不去的坎,只是你没有找到过坎的办法;找不到过坎的办法,就别找,熬一熬,坎就过了。------我老娘说的。”

“其实,生活真的很美好,这和成功失败无关。”他淡然的自语到。

   我愕然无语。

                                             2008.9  比什凯克

 

  
 
评论(共 2 篇):

  评论者: 穆平

发表时间:2009-3-3 21:33:06

   

 

谢谢您了张老师,稀里糊涂出国就一年了,期间只回国呆过不到两个月。快一年不发帖子一是在 这边忙忙碌碌、昏昏噩噩时间就过去了;二是我在这边用 的是无线网卡,网速很慢,我们的这个网打开很困难,发帖子也是很难。   

   

  评论者: 张建平

发表时间:2009-3-2 21:35:41

   

 

太精彩了!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只想在没有人留言的帖子上留下喝彩!你好久不写东西了,不,应该是好久没有发帖子了,看完之后也觉得亲切,期待你有更多的文章挂在网上!   

   
   

共 2  篇,第1/1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2 14:15:52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