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故事100 海外求学8《求学两三事》上部
上学期间日子过得很快,每天基本都是从案例开始,然后找资料,小组讨论,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大课讨论,教授总结学习要点。很多年过去了,其中大部分关于学习生活的记忆,也随着时光的推移,渐渐随风而去,只有一些印象深刻的片段至今还留存在脑海的深处,始终挥之不去。
我们的学习始终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每个小组都由一些具备一定的商业经验和背景,知识和信息互补的学员组成。这种“混搭”对包罗万象、无所不谈的案例学习,的确有很大的帮助。就拿我们小组来说吧,盖文,原来在帕玛拉特奶制品公司当过车间主任,最擅长的是生产运营;迈克,原来就职一家投资公司,对投资和财务分析有相当的经验;大卫,加拿大水电工程公司的项目经理,思维缜密,擅长项目管理和资源统筹;巴兹尼特,加拿大思科公司的市场部经理,了解品牌、营销等商业运作;我是个杂家,有些国际商业背景,在学习国际商务课程,特别是接触到大陆、香港、台湾等大中华地区的商业案例时,对我们的小组在国际商业和亚洲文化方面也有些特殊的贡献。可以说学习小组是我们大家学习的生命线,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各司其责,颇有几分神似一个公司的管理运营团队。
小组最初的组合是学校根据学生档案履历等资料率先提建议,学生们自己表决通过的。期间如果出现不和谐或矛盾冲突,小组的任何成员可以离开,小组的多数也可以通过投票这个民主机制将大多数认为不受欢迎的学员“请”出小组,一旦某人离开或被离开,通常只有两个出路,要么靠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其他小组的大多数接纳你,要么只能做个孤家寡人,直面各种课业挑战,孤苦伶仃,一直自己耍单,直至毕业。
其实繁重的课业,多元的知识结构,一个人形单影孤,经验单一,很难应付这种100%案例分析的课程,尤其是到了第二年,大部分案例的重点涉及财务、运营、市场、营销等综合管理知识,单靠一个人的能力确实很难应对。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班里发生了第一例,也是我在学期间唯一的一例,一个女生居然被所在小组被大多数人通过民主表决“踢出”了原来初始的学习小组。
她的名字叫斯达芬妮(Stephanie),曾主修文学,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毕业后又通过进修,考取了教师执照,在一所中学担任过替补教师。入学的时候,有时候一起吃早餐时偶尔跟她聊过,知道她多才多艺,还曾经担任过主唱歌手和花样滑冰的教练,据说她还是一名业余作家,目前正在创作一部待出版的长篇小说。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长相甜美,多才多艺的女生居然由于学业过于懒散,对小组贡献度极低,在学业进入第二年的关键时刻,被她所在的小组无情地抛弃了。为这个她跟好几个同学哭过,但商学院本来就不相信眼泪,规则就是规则,没有小组主动接受她,自己只好形单影只,忍受孤独。
之后又过了差不多二周,班里七个学习小组依然没有人率先提议主动“接盘”。大课上班主任老师已经呼吁过几次,让其他小组考虑接纳她。但由于她懒散的名声,始终没有小组接招。
此时我看得出她的无奈、焦虑、困惑。恻隐之下,我决定出手“搭救”。我觉得无论如何,应该给她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不应该这样一棍子打死。我尝试着在小组会上提议接纳她,但大家不动声色,没人接茬。于是,我想起了我们在“交流与沟通”的课程中曾经分析过的在管理层内部争取多数的一个技巧,找一个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去影响争取其他多数人。
大卫在我们小组里属于那种平日少言寡语之人,但一旦他起身发表意见,大家一般都会尊重。大卫所以有一定的权威性,一方面是他年纪偏大,管理经验丰富,自然让大家感觉“嘴上有毛,办事儿特牢”的范儿。另一方面,在我们小组众多的案例分析中,他始终是一个灵魂人物。分配任务,确定角色,控制时间节点,分配资源等等。我私下里找他沟通了“搭救”那位美女的意思,希望他能支持我的提议,接纳斯达芬妮。最终大卫同意了我的看法,还成功地帮我说服了其余3位同学接纳这位姐姐。当我们在班里宣布一致同意接纳她加入我们小组的那一瞬间,我看到了这位女生眼里晶莹的泪水。(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