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兵被比作空军的"千里眼",他们一代代驻守在祖国的高山、荒漠、海岛等艰苦地区,用无形的天网保障国防的安全。
雷达兵有四大特点
空军雷达学院从建校开始一直坚持核心价值观教育,号召学员"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长期为雷达兵部队服务"。其效果集中体现在三个100%,多年来雷达学院毕业学员100%主动申请到高山、海岛、戈壁、荒漠等艰苦地区工作,100%服从分配,100%按时报到。为什么要把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呢?
空军雷达学院训练部副部长刘小平认为,这主要跟雷达兵的特点有关,雷达兵有四个特点:第一,雷达兵驻地的自然环境恶劣。雷达要发挥预警作用,站的高才能看得远,所以雷达站一般都是在高山或者周围环境广阔的海岛。
第二,雷达兵部队"养兵千日,用兵千日"。雷达兵常年处于作战状态,他需要时刻监控祖国的天空。有一句话这样说"开机即战斗",说明雷达兵的平时和战时比较模糊。
第三,雷达兵分布零散。一般陆军一个团相对集中在一个地域,但雷达兵以一个站为单位驻扎在一地,驻在一个偏僻的地方,距离上级近则几十上百公里,远则几百公里。这就要求站长有很高的指挥决策能力和处置一些特殊事件的能力。
第四,作战中首当其冲。现代战争中,雷达在战争爆发后首先投入使用,也是要首先摧毁的目标。
空军雷达学院政治部主任鄢献民也说,雷达部队的特殊性方方面面,比如有的地区两个雷达站之间最远相距1400多公里,一个雷达旅的领导要到各个雷达站检查指导工作,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有些工作就是通过电话联系和信息传递来完成的。因此,对雷达站基层主官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求就很高,对包括思想教育,行政管理,作战指挥,处置突发问题的能力都要求很严。也因此,雷达部队提出了一个"小站正规军"的说法:一个雷达站虽小,但必须按正规化部队建设的要求来训练。
说艰苦,何为艰苦?
空军雷达学院黄宏政委举了一个他当年了解的事例,雷达兵某团的驻地看不到电视,没有什么文化生活,战士们来回放同一部电影,后来所有的连队战士都能把电影的台词背下来。另外的消遣就是称一斤黄豆,数有多少粒豆子。可见生活的艰苦。
黄政委说,正是因为生活的艰苦,学院也就必须培养学员综合能力素质。一是管理部队的能力;二是要有谋划工作的能力;三是要有组织文化活动的能力;四是有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雷达站的士兵来自五湖四海,可能会对艰苦环境不适应,可能会有情绪,作为雷达站的站长和指导员,需要有解决类似和其他问题的能力。另外干部自身的模范作用对战士影响很大,如果干部都不能安心工作,又如何教育战士们?长期坚持进行"三到一长期"教育,提倡"雪莲精神"也正是来源于这样一些客观的条件。
某种意义上讲,空军雷达学院是在培养一批火种,然后把他们送往雷达兵部队,让"雪莲精神""雪莲文化"在部队扎根。
雷达兵最艰苦的地方不只是在甘巴拉
提起雷达兵的艰苦,很多记者都想到"甘巴拉"雷达站,那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人控雷达站。不过在雷达学院,我们被告知那里并不是唯一最艰苦的地方。
雷达学院空军创新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志国说,总体来讲,雷达站92%都处在艰苦地区。实际上内陆地区的雷达站也非常艰苦,例如在湖北省的一个雷达站,山顶每年将近200天是在大雾之中,被子都是潮的。而且这些地方还没有艰苦地区的政策照顾,面临更强烈的市场化冲击,这些地方的艰苦一点也不逊于高原、海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