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战友名录 纪念馆 空六军史 战友活动 事业商务 战友博客 战友视频 战友相册 战友留言 保健养生 关于本站
雷达33团 空24师 空17师 炮2师         战友注册 网站规则 版权声明 操作提示

搜索结果计数:

512

搜索内容:

穆科社 发表的评论

 

共 512  条

 
评论时间:2008-7-17 9:09:00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评论时间:2008-7-17 9:06:29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评论时间:2008-7-16 14:39:05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刘青峰连长代问各位十连战友好

   

评论时间:2008-7-16 14:20:30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代问战友好
评论时间:2008-7-15 9:18:38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评论时间:2008-7-15 9:14:41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陈友明 雷达十六团战友们大家好    
 

  

评论时间:2008-7-14 10:31:44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陕西小吃-------每天一吃---    
 

 

              皮薄李饺子馆[点击放大]

 公交五公司附近有一家饭馆,叫做“皮薄李”,印象中至少有十五、二十年历史了。原先这里还没有大路的时候就已开张了,只是那时候规模很小。后来随着6路车通车,太白路贯通,这里逐渐成了公交发达的路口,这饭馆也就渐渐日趋壮大。就个人感觉来说,这家饭馆的迅速发展,跟旁边的西安电子科大有着密切关系。因为这家饭馆一直走得是实惠、快餐、大众化的路子,非常适合学生的消费特点,而每天众多的学生食客,又将这家饭馆的生意推到了难以复加的境界。

    正值雨天,赶上饭点儿,阴冷的空气不断将路上的行人驱赶到街边的众多餐馆中。这“皮薄李”如今已经占据了十来米长的路面,纵深也很深,从门面来看足足有三个入口,东面一个标识为“皮薄李饺子馆”,西边两个则落款“皮薄李面馆”,其实只是为了分流顾客,实则是同一家。进门看各有各的开票处,秉承本地清真餐馆的习惯,一张桌子后面,一位老板的亲信负责收钱开票,所开的票就只是一张小纸片,一式两份,吃客拿一份自己寻桌子坐下,等着叫号。与往常一样,这里是顾客盈门,每一张桌子后面都坐满了吃客,认识的、不认识的,能找到一个空位就好,在这儿完全顾不上吃饭的优雅,瞅空能占个位子就不错了。

    “皮薄李”被称为“学生的天堂”,有人说这里的饺子特好吃:韭菜、莲菜、芹菜、豆角、白菜馅的荤饺子,韭菜鸡蛋馅的素饺子反映都不错,可以吃干,也可以泼汤,都很好吃;亦有人推崇这里的面条:臊子面、油泼面、炸酱面、牛肉拌面、西红柿鸡蛋面等等,虽也都是家常品种,但却各个做得有滋有味;还有人讲这里的凉菜不错,而且价廉量足:有一次我对面坐了俩外地人,都是女性,一看就是第一次来,凉菜一端上来就喊“呀!买多了”(她们可能不知道,只需要拼一盘就够了,居然一样叫了一大盘),等饺子上来就更傻眼了,俩个女人要吃掉四大盘?我几乎忍看下去,赶忙起身走了。

    服务员都很忙,大多数在狭窄的人缝里来回穿梭,口中大声叫着号。还有拎着大壶的,壶里面是热腾腾的面汤;陕西人吃面讲究“原汤化原食”,是要喝汤的;还有抽空擦桌子的;总之你什么时候看这里都跟车站候车室似的,叫号的、应号的,耳边满是热闹的声音。

评论时间:2008-7-14 9:20:47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评论时间:2008-7-14 8:17:39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评论时间:2008-7-12 21:20:03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闫钢您好:

     当时的连史写的很简单我问老指导员刘迋海、他也说找不到、唐山的韩连春技师您可以让他回现在的连队去找一找。

评论时间:2008-7-12 10:53:41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陕西小吃-------每天一吃---    
 

 

        顶顶香煎饼屋

   经济实惠的西安大众餐馆

             

顶顶香煎饼屋的煎饼实际就是传统的春饼卷菜、煎饼卷菜。我推荐它有几个原因:一是店名通俗易懂,透着老百姓的亲切;二是因为煎饼需要现卷现吃,饭桌上卷饼也算能小小耍一下;还有第三个原因是价格实惠,人均消费二三十元就能吃的很撑了。

    虽然去了多次,发现顶顶香煎饼屋的煎饼越做越小,越做越薄,不过晶莹剔透薄薄的也透着可爱,忍不住过一段时间去解馋,煎饼分三种:一种就是白面粉做成的白煎饼,另一种是绿色蔬菜汁和碎叶做的绿煎饼,还有一种黄色的杂粮煎饼,其他两种要比白煎饼每笼贵一块钱,虽然吃起来味道差别不大,不过对于现代人讲究健康多大都不会吝啬花一块钱。

    卷饼的凉菜我首推,椿芽笋丝、凉拌豆芽、麻酱凤尾、老虎菜,因为这几样凉菜,味道都比较清淡,既可以空口吃两口解馋,可以先卷饼吃两个垫一下肚子。

    热菜上来以后,才进入了高潮,卷饼的菜大多是荤素合一的小炒,每桌必点的菜有三样:京酱肉丝、酸豆角肉末、炒土豆丝,量大实惠。

    我们曾经十五六个同事一起去吃,所以尝试了更多的品种,推荐香菇肉末、番茄土豆丝、泡菜炒肉丝、尖椒鸡蛋、尖椒肉丝、家乡卷饼鸡、 咖喱牛肉粒、糖醋里脊、山东茄响、茄香鸡肉丁等,菜品大多是小丁状或丝状,便于煎饼包裹。

    根据自己的喜好把甜甜酸酸辣辣的炒菜裹在薄薄的煎饼中,一口塞进去,真是香。如果就餐的只有两三个人每人卷一笼饼基本上就吃饱了煎饼虽然香,吃到最后就觉得油腻了,这既是他家的特色,也是他家的缺点,中午吃一顿,晚饭时刻肚子还是撑得。

    和煎饼搭配起来最对味的是粥,皮蛋粥、南瓜粥都不错,此外还有很多小吃,玉米粒做的饼,馅饼、沙锅馄饨、炒凉粉等都是实惠的选择。

    店面贴士:顶顶香煎饼屋分店很多,我常去的是高新路上的分店,在高新路糜家桥小区门口,其他分店还有咸宁路19号、南大街粉巷里路南、金花南路等。

评论时间:2008-7-12 10:32:07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唐山抗属救灾模范雷达连 空军雷达兵某部十连。组建予1959年.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干部战土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他们不顾地履给连队带来的困难,震后7分钟就跑步起到驻地生产大队,以最快速度帮助遇险群众全部脱险。接着又赶到市区日着强烈的余震,不顾个人安危,抢救唐山师范学校的师生.经过英勇奋战,共抢救遇险群众103人,干部战土主动脱下衣服被在伤员身上把自巳的干粮和水送给群众。炊事班连续6天坚持给群众做饭送服,保证了300多名受灾群众和伤员的食宿,1977年4月,中央军委授予“唐山抗震救灾模范雷达连”称号。

评论时间:2008-7-11 20:07:02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赵小平 《回忆》    
 第一张照片都是修理所的人吧、珍贵的照片
    我只认识一个人;刘绍红
评论时间:2008-7-11 19:10:38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唐山地震回憶:連長說原子彈爆炸快搶占工事
2001年9月4日 10:55

采寫者:長春《新文化報》記者王國華

受訪者:高岩,25年前為駐唐山某連戰士

高岩,1976年剛剛入伍,在唐山機場某連服役。親眼目睹了唐山大地震的全過程,並參加了抗震救災活動。他認為自己是個有心人,認識到這場災難將成為震驚世界的重大事件,因而注意觀察了周圍的很多細節,並做了記錄。

地震的那一剎那,我本能地扣了扳機

連長提著手槍指揮著:“原子彈爆炸了,趕快搶占工事!”

那一年,我剛滿20歲,在唐山機場某連服役。我們部隊駐地在郊區的一片大蘋果園裡,一排嶄新的平頂紅磚房整齊地環立在足有兩層樓高的406雷達天線旁。從這裡往東是唐山市區,往西緊挨著飛機場跑道,往北2華裡是唐山機場的場站機關。往南不遠,是一個有著幾百戶人家的村子,叫做“碑子院”。

1976年的夏天顯得非常奇特,出現了許多古怪的征兆。雷鳴閃電伴著滂沱大雨下個沒完沒了。老兵們望著外面白茫茫的一片大水,都說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雨水;炊事班那頭已經生養過幾代子孫的老母豬突然喫起自己的新生小豬來;大震頭幾天,碑子院村雞飛狗跳,在我們營地都聽得真真切切;井水變渾了,河水突然倒流起來,道路則多處翻漿

7月28日凌晨3點鐘,我被叫醒換崗,這是一班到4:30分的夜崗。我當時的感覺是,怎麼外面這麼靜啊?連每天夜崗都咬得我難受之極的蚊子也不見了。我按慣例隱蔽到距雷達天線20多米的果樹下。時間大約到了凌晨3點半,天地越發顯得昏暗,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怖感爬上我的心頭,我身上的每根神經都開始繃緊了。

突然,從雷達天線車的方向傳來一陣金屬的哆嗦聲,十幾米高的塔形鐵掌顯然是正在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搖晃著。“有情況!”我驚恐地端好槍,一步步向發出聲響的地方走去。一步,兩步,三步 第五步還沒落腳,天線上空忽然閃出一個月亮般大小、邊緣松散的大白球。它那令人毛骨悚然的白光把大地足足照亮了兩秒鐘,房屋、果樹、小草等都清晰地出現在眼前。還沒等天暗下來,腳下已經劇烈地搖晃起來,一切的一切都在翻江倒海似地動。“是原子彈襲擊?不對,沒有衝擊波。啊––是地震!”大腦在瞬間就形成了判斷。我拼命地喊起來:“地震了,地震了!”在摔倒在地之前,我本能地拉了一下槍栓,並扣動了扳機。沒有子彈的槍膛裡發出可憐的空響,立刻就被甩飛了。隨之而來的是如千百架飛機啟動時的巨大轟鳴,毫不客氣地壓住了我聲嘶力竭的呼喊。我甚至連自己的聲音都聽不清,整個人在地上一會滾向東,一會滾向西,很快就分不清方向了。大約過了幾十秒鐘,在漸漸遠去的隆隆聲中,我剛好滾到一根排球網柱下,趕緊抓住它,踉踉蹌蹌地站起來。我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那一排排嶄新的小平房,竟一間也沒有倒,幾個門口,人正不斷地跌出來

我強咽下一口唾沫,潤潤喊啞了的嗓子,同時奔到窗臺下,撿起用來計算站崗時間的小鬧鐘。此時時針正好指向3點37分(注:此表不一定特別準確)。

震後僅僅幾分鐘,在砸塌的雷達車上,在大路口,在防地的周圍,都出現了持槍的身影。連長提著手槍指揮著:“原子彈爆炸了,趕快搶占工事!”我抓住他的一隻胳膊,用沙啞的嗓子喊道,不,不是戰爭,是地震了。他愣了一下,立刻命令大家離開建築物,全集中到操場上去。

震後7分鐘,戰士們已經開始奉命行動了。一部分人堅守崗位,修復雷達工作室,另抽出10多人由指導員帶領,奔向離連隊最近的碑子院(1984年出版的軍史上這樣記載著:“在唐山大地震發生時,駐唐山市郊的某部十連,震後不到七分鐘,即趕到1公裡之外的生產大隊,搶救遇險群眾 ”)。那時,天上斷斷續續地下起了雨,腳下每幾分鐘一次的餘震,使路上的人像喝多了酒似的東搖西晃。

到了村口,借著閃電的餘光,大家都獃住了––這是那個熟悉的繁華的小村莊嗎?再也看不到那片冀東特色的繪有壁畫的平頂灰磚房,腳下是一堆堆大土包。十幾個驚魂未定的幸存者穿著褲衩在那兒哆嗦著,有的還緊緊抱在一起。周圍到處都是呼救和哭喊聲,這些人竟無動於衷。一個赤背上淌著血的村干部顯然已經動員了大半天,嗓子都喊啞了,但獃若木雞的人們還是一動不動。我們的出現,好像一針強心劑,僵死的人們開始活躍起來。那村干部更像是見了救星,猛撲過來,抓住指導員的手,帶著哭腔說:“咋辦啊,這可咋辦啊?”指導員跳上一個大土堆,揮手喊道:“鄉親們,不要怕,有部隊在,就有你們的親人在,快給我們帶路啊!”“解放軍萬歲!”

评论时间:2008-7-11 9:40:57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评论时间:2008-7-10 21:35:34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陕西小吃-------每天一吃---    
 

          竹园村火锅

      西安秦巴风味火锅典范

 

                

秋风一吹,秋雨一下,身体一凉,就勾起了火锅的瘾。在西安,外来火锅虽然多,但是总拼不过本地的一家老字号---竹园村火锅。

    每次去竹园一坐上桌,我就直奔主题---快上蹄花锅,鸳鸯的。不一会儿,服务员就把满登登的一锅端上来了,滋补猪蹄锅是已经做好的,白白胖胖的,事先炖制过的又不会太油腻。炖的时候里面加了不少滋补的药材,端上桌就可以直接吃!锅煮开吃味道则更浓郁,猪蹄块放入嘴里烂烂的、软软的。白锅那边鲜嫩可口,它的清汤是可以喝的,很鲜很鲜。我每次都要来上好几碗,过瘾!另外他还有麻辣锅底,那酥酥麻麻的刺激味道也是让人赞不绝口。猪蹄滋脾益肾、补气养血,极富营养,另外就是好吃不贵,如果是3、4个人可以吃小分的,说是小分其实一点都不小。价格才50元左右,大份的也才80元左右,强烈推荐!

    竹园的火锅除了这个,还有其他的很多好吃的品种:酸菜鱼火锅---酸辣、浓郁、三鲜搭配、亦可麻辣,生津开胃、提神益脑、强身健体。羊杂火锅---宜麻辣,也可三鲜,细腻可口、温肾壮阳、补中益气、补虚祛寒。米粥火锅---汤醇味厚,鲜香滋补,汤色乳白、滋阴补肾、老少皆宜,还有豆花鱼、生汆甲鱼、啤酒鸭等品种,不过我认为还是猪蹄锅最有特色。

    火锅的油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里的料碗也是选择多多,其中果仁咸菜料碗我认为是最有特色的。服务员端上来的料碗是由磨成粗粒的花生粉和玫瑰咸菜碎粒混合在一起,先别急着吃!要等锅里的汤烧开后,浇入鲜汤这个料碗才可以开始蘸食各种菜品。

    竹园村服务员的水平算是西安餐饮行业里不错的,服务意识很强。据他们介绍竹园村属于陕南的秦巴风味,其口味源于秦岭靠南的汉中秦巴山区,经过店老板潜心研究,将川渝风情和秦巴特色巧妙结合,首开秦人、秦韵、秦风、秦味之先河,融酸、香、辣、麻为一体,汤醇、味美、菜鲜、价宜等独特风格赢得了食客的青睐。

    个人感觉此店装修也不错---华丽、高雅、洁净、宽敞,一进门有盏巨大的水晶吊顶灯照得整个大厅金碧辉煌,喷水池中央有架石制的三角钢琴,近百张餐桌分布在大厅四周。初来乍到的不是因为嗅着飘香的火锅味,一定以为自己进了哪个燕鲍翅酒楼了,所以西安人请亲戚朋友吃饭说到竹园村也是蛮有面子的。

    店面贴士:

  总店:西安小寨十字东南
  大差市分店:大差市十字东南
  高新分店:高新十字东北

  总之,各店面基本都坐落在繁华地段的十字路口。如果幸运,遇上店里的新品鉴定会,还能吃到独特的创新口味火锅。

 

评论时间:2008-7-10 19:41:59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关绍宏 亲爱的战友刘忠锋,你一路走好    
 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弟兄,天堂路上北风寒,一路多保重!
评论时间:2008-7-10 15:26:38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张均光 真诚才有永恒的价值    
 1981年我从空六军雷达十六团复员回到农村,1982年参加全国高考,有幸考上了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1986年毕业。2006年暑假,我们全年级120多号同学相约回母校桂林聚会,举杯重逢,感慨万千,犹如当年离开部队的恋恋不舍,止不住感情激荡,馄饨中写下了这些东西。
   
   
    好样的、比我们强多了
   
评论时间:2008-7-10 15:25:18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张均光 真诚才有永恒的价值    
 老张您好:有时间的话、麻烦您多托几个广西战友打听一下、大清河连、粱端珍的联系方式、好几个陕西战友托我打听;谢谢了
评论时间:2008-7-10 8:36:44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陕西小吃-------每天一吃---    
 

         秦朝瓦罐

   以汤出名的西安特色酒楼

                   

 看这个名字,会让人猜想是陕西风味的酒楼,但是其实这家“秦朝瓦罐”酒楼是以六国风味菜肴和喝汤在西安出名的。

    还没走入店内,就能看到门外一溜半人多高的褐色大瓦罐,给人兵马俑似的感觉。瓦罐里是什么?原来煨煮着一肚子的好汤。

    进入秦朝瓦罐,餐厅装修是仿照中国秦朝的建筑风格来做的,在使用的盛器上也一再强调秦朝特点,粗犷的陶器、简洁的花纹,看得出来盛菜的盘子都是订制的。不过,有个奇怪之处就是服务员穿的是唐朝的衣服,梳唐朝的发型,餐厅里立着仿制的兵马俑,相互矛盾,不知道老板当初是怎么想的?!

    菜的口味其实并不算陕西特色,更有点像川菜和湘菜的混合创新,偏辣。最有名的菜,就是“六国佳肴”了。为了这六道佳肴,餐厅的老板还特别为它们准备了特别的说辞,颇有趣:

    楚国竹香鱼——荆楚的过江鱼,散不尽幽幽的竹韵;

    齐国粉皮肉沫——弥漫的情沫,难以抵御齐鲁的粉香;

    韩国粉蒸肉——雪白的花馒,裹不尽冲天的香飘;

    燕国酱板鸭——蓟燕的板鸭,无言吟呀出浓酱的厚醇;

    魏国金瓜饼——橙黄的金饼,绽放曾经的瑰丽;

    赵国小炒黑山羊——绵绵的长城,怎能抵挡稚羊的嫩香。

    吃饭还能看些有趣的东西可以看比较讨人喜欢,和朋友聚餐也因此多了点话题。此外,热菜我还推荐盐插虾、辣小羊羔肉、剁椒深海鱼头、干锅牛蛙每次去几乎都必点。

    当然,一定不能错过他家的瓦罐汤,其中土鸡汤和野菌汤是我们最常点的,鲜香浓郁。瓦罐煨汤完全采用民间传统煨汤方法,以瓦罐为盛器,配以鸡、鱼、野山菌、竹笋、骨头、药膳食材小瓦罐放在大的瓦罐里用硬质木炭火恒温受热,煨制达七小时以上。大瓦罐的妙处在于土质陶器,它具有阴阳之性并且含有五行功效,久煨后原料鲜味及营养成分充分溶解于汤中,味道鲜香淳浓。

    最后,值得推荐的是他家的主食,大部分都是陕西人最爱吃的家常主食,红辣的酸汤面、薄脆的葱油饼、浓香的韭菜盒子、煎出来的锅贴、还有炒饼、油泼面、瓦缸面都能代表陕西人的饮食,所以也是很多陕西人请外地朋友相聚的好地方。

   

店面TIPS:

西安市劳动南路,南二环与高新区交界处

评论时间:2008-7-10 8:14:46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闫钢发留言江子龙电话不对、江志龙13951734630,我打了.查询南京战友江子龙电话:

评论时间:2008-7-9 10:41:19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张均光 真诚才有永恒的价值    
 真诚才有永恒的价值
评论时间:2008-7-9 10:17:25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老范是个好同志、人长的年轻也、等您照片也
评论时间:2008-7-9 10:11:34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陕西小吃-------每天一吃---    
 

 

         生汆丸子汤

   鲜香嫩的长安老字号小吃

                

长安”在国人的脑海里本来是西安的代名词,帝王之都彰显着盛唐的威仪和富贵显赫,但是在陕西老百姓的脑海里长安只是一个县城,老陕叫“长安县”,也就是现在的长安区(属于西安市政府,类似北京的通州区、大兴区的概念),在我脑海里一直是偏僻、穷困、蛮荒的代名词。

    长安这家老店我在十年前就去过,没想到十年过去了,它还依然在以前成为长安县韦区镇的十字路口,店面还是那么小,人却多了不少,招牌就是“生汆丸子汤”并没有什么xx老大、味美思、xx家之类的名头。

    这家生汆丸子为什么好吃?其实就是原料新鲜,质量稳定,口味鲜香,经济实惠,一碗生汆丸子汤,更像是一碗三鲜烩菜,据说是从中原地区传过来的,但在陕西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口味。

    老板介绍,猪肉制成肉末放在盆内,顺着一个方向用筷子不停地搅拌,待肉发粘后,加入葱末、姜末、食盐、淀粉,再用筷子不停地搅拌,待肉未有粘性就差不多可以做丸子了。这是个慢工出的细活,现在店里客流大了,这个步骤就是机器来实现的。接着用手将肉馅挤入沸腾的骨头汤内,等汤沸腾后再下青菜粉丝等配料,汤开后调好味,再撒些香菜葱末,爱吃辣的还可以放一大勺油泼辣子。且看这一大碗,肉丸饱满、色泽鲜亮、红黄绿白相映,小店还专门配有米饭和花卷,我执著的认为配白白胖胖的花卷吃才是最香最解馋的。

    丸子汤端上来了,首先喝一口汤,让整个身体都热火起来,口口都透着鲜啊!生汆肉丸咬下去香嫩酥松,粉丝滑爽入味,再加上青菜营养均衡,一碗下来酣畅淋漓。每次都把我撑到心满意足的才起身,这一套下来总共就七八块钱,好实惠啊!

评论时间:2008-7-8 21:35:45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陕西小吃-------每天一吃---    
 

碴酥 层层落花放异音的宝鸡小吃

            

乾县嚓酥是乾县小吃中历史最为久远的品种了,相传已有一千三百余年,早先为宫中食品,唐代祭祀乾陵时作为供品,因而流传入民间,在西安著名的“乾州食府”能吃到正宗的碴酥。

    碴酥是陕西西府一代的点心,也被称为茶酥、渣酥、嚓酥、馇酥等,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宝鸡方言,形容碴酥入口时脆酥声音得来的——咔嚓咔嚓,是不是比较形象?

    通常入口酥脆的点心都少不了猪油和油炸过程,碴酥的主料是面粉、猪板油、菜籽油、调料,合面以油为主,用平锅上烤下烙油煎制而成的,主要在于掌握火侯。

    碴酥力求一个“酥”字;表面色泽金黄,外皮酥脆、内瓤松软可口、油而不腻。食用时,还可以当地的香茶为饮,成为一道茶点,品茶带酥,别具风味。所以“嚓酥”又被称为“茶酥”。

    碴酥最原始的口味是甜的,里面可以放豆沙馅、玫瑰糖馅等,现在随着大众口味的变化,也有将韭黄炒鸡蛋或香椿炒鸡蛋加入刚出锅的茶酥里面,就更加香浓可口了。

    我觉得碴酥最适合和另一个特色小吃“乾州豆腐脑”同吃,一软一硬,一绵一酥,搭配得非常和谐,不过碴酥属于油炸点心,而且主料里也有不少猪油,难免会腻,一次不能吃太多,否则消化不良。

评论时间:2008-7-8 21:32:57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范庆先13651883471

评论时间:2008-7-8 20:58:40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高波 13907290739 保险公司  

 吴桥 13971968111 劳动局

付建 13307299868 个体

范庆先:1365183471

评论时间:2008-7-8 8:21:15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评论时间:2008-7-8 7:56:57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陕西小吃-------每天一吃---    
 

汉中热米皮 凉皮热吃的陕南风味小吃

陕西的凉皮天下闻名,所以外地人只知道凉皮是冷吃的,却不知道在陕西还有很著名的热吃凉皮。秦岭以南的汉中,因为地处盆地,气候不似陕北关中地区那么干燥,却多了几分四川盆地的温润。因为盛产水稻,所以制作出一系列大米为特色的陕西美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要数热米皮了。

    我曾经介绍过汉中米皮和秦镇米皮,但是刚蒸出来的热米皮,口感和放凉的米皮很不一样的,所以又产生了超赞的热米皮,热的大米皮以汉中为正宗。

    汉中热米皮相传始于秦汉,在汉中大多数还是以家庭的形式制作生产销售的,通常进入一家热米皮店,就看着男主人麻利地舀一勺用浸泡过的大米磨成的米浆,均匀地摊到蒸笼的笼布上。旺火一催,不消两三分钟,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米皮已被翻倒在了案板上。摊主随即用板刷在米皮上抹上一层黄澄澄的菜籽油,紧接着只见几刀起落,被切成两指宽的粗条的热米皮就放进了专用的大檐瓷碗中了。

    瓷碗趁热马上被送到女主人手中,配上用开水烫成八成熟的黄豆芽,菠菜叶、芹菜段以及红萝卜丝,调入盐、醋、酱油、香油、味精、油泼辣子和姜汁、蒜泥等近二十种调料。拌好的热米皮红绿相映,黄白互衬,色泽鲜亮,食之爽口,气味芳香,风味独特,吃在嘴里更加软糯一些,滑滑的,口感非常好,天冷的时候吃,更有暖胃的作用,营养健康更胜一筹。

    热米皮吃完,口中的浓列的辣味会令人忍不住吸气吐舌,这时就轮到它的绝配——菜豆腐登场了。米皮和菜豆腐稀饭其实是不可以拆开来的,光吃米皮会口辣火烧心,而空腹喝菜豆腐稀饭又嫌太稀,而两样合起来吃,可就相得益彰,或者说简直就是珠联璧合了。因此,说米皮和菜豆腐是两种美食,汉中人其实是把它们看成一种食物更妥当些呢。

    此外,据说在汉中米皮还可晾干油炸,雪白透亮,香酥迷人,在宴席上能拿来与虾片媲美。此外,还有炒、烩等吃法,让汉中人在它身上充分发挥了烹饪的智慧。

评论时间:2008-7-8 7:49:47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尹明 激情岁月    
 

尹明您好老排长穆科社向您报到一切还好!

评论时间:2008-7-8 7:44:43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尹明 激情岁月    
 尹明您好、三八三雷达是在空军特殊情况下、空军第一部自动化雷达、它是空军自动化雷达的先驱、也是空军自动化的牺牲品。三八三雷达为空军培训了大量的后备性技术人才。现在还在部队的有:瞿庆荣、雷达二旅总工;张俊亮、雷达二旅的高工;崔建成、转业后取得慱土学位的高级知识分子。
评论时间:2008-7-7 21:28:58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周建伟 风华正茂时    
 阿伟您好马文健没有在十连干过吧、这个人您认识吧董群道!
评论时间:2008-7-7 17:36:11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殷维明 看看他们的人生苦与难    
 现实粉碎一个人的意志、知足者常乐
评论时间:2008-7-7 17:31:42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范自运

十连不在了,但心中的十连依然那么亲切、那么值得我们骄傲和怀念!不是么,今天,一批批、一茬茬经过十连培养的兵,又重新相聚在了唐山十连旗帜之下。缅怀十连,当把十连精神播撒神州,为共和国贡献力量!愿十连的兄弟们,携手交流,共谋发展。

评论时间:2008-7-7 17:26:34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陕西小吃-------每天一吃---    
 

“秦豫” 专营肉夹馍的知名小店

关于肉夹馍的记忆可以追溯到我小学的时候。第一次吃到它大概是三、四年级,还是咬了同学肉夹馍上的一口留下的印象。当时小小的我发誓,长大工作发工资以后一定要买一盆肉夹馍,把这不可思议的美味东西吃个饱。

  肉夹馍其实用最朴实的语言解释,就是烤饼夹卤肉,不过要把它做的出神入化却很不容易。上品肉夹馍的标准是———馍外皮酥脆,内里绵软、瘦肉不柴,肥肉不腻,肉皮软糯。

  西安卖肉夹馍的地方虽然很多,但是普遍评价比较高的是秦豫肉夹馍店,以前在碑林博物馆的文昌门附近,后来搬家到了东木头市19号。此店除了肉夹馍,还经营粉丝汤、稀饭、醪糟、凉皮、腊汁肉面片、面条。前几样作为肉夹馍的辅助食品确实不错,后几样没什么特色,感觉只能说SOSO。

  这家店生意做得很牛:只做上午的生意、每天只卖3000个,馍超大、肉超多、人超多……店并不大,最多有四十几个座位吧,像许多传统老店一样他们也是先排队买票,然后再拿票领吃的,有点像80年代国营饭店的作风。在西安,只有做牛的小吃店才敢这样牛气的让你自己服务,其他小店都忙不迭的拉你先入座要紧。排队是每次去了以后必做的功课,借此机会观察周围的队友,穿戴打扮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

  一个普通肉夹馍三块,普通馍就是肉有肥有瘦还有皮。千万别傻了吧叽的要纯瘦的,瘦的首先要三块五一个,这是其次,重要的是他的口感远不如普通的,因为少了肥肉和皮,等于少了两个非常关键的口感。

  肉夹馍一定要趁热吃,冷了首先馍就完全丧失酥脆的口感,另外肉也会显得肥腻起来。冬天去吃就要上一碗粉丝汤(据说是可以续碗的,没喝够就再来点吧);夏天去吃要碗绿豆小米稀饭,再加一瓶本地特产汽水“冰峰”(要冰镇的),吃完舒坦一天,回味一周,更是想念一辈子。

    店面地址:碑林附近 东木头市19号

评论时间:2008-7-6 22:07:41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陕西小吃-------每天一吃---    
 蘸水面 摆汤面 蒜蘸面:不得不吃的陕西面食
   陕西人爱吃面条,百吃不厌。可再好吃的东西如果不换样,时间久了总难免要吃腻。于是那些善于琢磨的人,做饭时总会变着法地创新一下。就拿面条来说吧,粗的细的、宽的窄的、厚的薄的、软的硬的、扁的圆的,长的短的,仅就形状不同,这面条做出来的口感可就完全不一样了。不过我这里想跟大家说的却与面条的形状没关系,而是针对这吃面条的次序。
  
   吃面条还分次序?这可一点儿也不奇怪,一般来说,陕西人常说的“捞面”,是指把煮出来的面条盛在碗中,然后再把浇面条的臊子淋上去(臊子面);也可以直接用滚烫的熟油 浇(油泼面);还有些人直接用酱油、盐、醋、油泼辣子之类的调料一拌就吃。可也有相反的,以下就拿关中人爱吃的三种面食为例来说。
  
   一是“杨凌蘸水面”。蘸水面的面几乎不能称之为“面条”,形象的说法叫做“裤带”,坦率地说,我第一次看到这玩意儿可真是吓了一跳:心说这陕西人也太懒了,怎么把面直接摁扁了就煮锅里了!这蘸水面的吃法,是将“裤带”夹到面前的一碗汤汁里蘸着吃,汤汁一般采用西红柿、鸡蛋、青菜、木耳之类的素食食材做成,颜色鲜艳,也很好吃。由于 “裤带”又厚又宽又长,通常端上来时是盛在一个小盆状的容器里的,基本上一根就是小半斤的量,吃上三四根就是壮汉也撑得饱饱的了。
  
   再一个是“户县摆汤面”。这种面食的吃法有点儿类似于云南的过桥米线,与蘸水面类似,同样是一碗汤汁、一碗面条端上来。如果说蘸水面重在“裤带”的话,摆汤面最看重的却是那碗老汤,越是陈年的越好,黑黑的酱油色,上面漂满切碎的韭菜叶。吃时夹一小筷面条放入汤里摆一摆、蘸足了汤汁再入口,故此得名“摆汤面”。
  
   还有一种非常大众化的面食,“蒜蘸面”。我发现居然许多人都没吃过这玩意儿,它吃法最简单不过:将面擀切成面片形状,煮熟后盛于盘中(一般会加煮些青菜),然后就像北 方人吃饺子那样,将面片夹入碗中,蘸着由醋、辣油、香油等兑好的调料汁,就可以入口了。
  
   在一个陕西省,就是这简简单单的三种面条,陕西人就能吃的出神入化。如果你来到陕西,一定要尝尝这些不得不吃的面食美味。  
评论时间:2008-7-6 21:30:41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陕西小吃-------每天一吃---    
 陕西三原县有几样独特的小吃在省内很有名,金线油塔、窝窝面、码子煮馍、泡泡油糕、核桃酥等,为了这些诱人的小吃,馋得我专门实地考察了一番,泡泡油糕是造型优美,印象最深刻一个。

    当服务员端着来泡泡油糕时,远远看上去像端着朵泡泡纱做的花,色泽乳白,表皮蓬松,放到我面前后有点犯难,是手拿着吃,还是拿筷子夹着吃,或是用勺子舀着吃呢?咨询的结果是——随便....那我就不客气了,拿起盘子往嘴边凑,糟糕,怎么泡泡纱的表皮是虚的,嘴一碰就酥脆的塌下去了,这咬下去的一口大部分是空气!把散落的表皮碎片放入嘴里,入口即化,没有什么特殊的味道,吃完了碎片,剩了一个碗状的乳白色油糕,因为饿了,忙不迭的送入口中,哇,烫啊~~,没想到看着不冒烟,内里的温度却着实高,幸好咬的不多,细细品味油糕,甜滋滋,松软软,中间夹着的是粘稠的糖馅,也是烫得主要部分。

    吃完后我有点诧异,这奶白色、起花泡、皮酥馅甜,好看好吃的小点确实不像陕西人的风格,听说做法也很巧,用猪油和水烫面加凉开水反复揉搓成软面团,然后用白砂糖、黄桂酱、核桃仁、熟面粉等制成甜馅。将揉好的面揪成面剂,放入甜馅做成糕坯,经高温油炸后,糕面就会马上膨出薄如蝉翼、白如霜雪的一层泡泡纱,犹如繁花盛开,似乎见风即消。

    油糕是吃之前才用最快速度油炸上桌的,如果凉了,好看的泡泡纱会瘪掉,糖馅也会变硬严重影响口感。

    虽然泡泡油糕不能当填饱肚子的主食吃,但对于总是以咸辣酸为主要口味的老陕人来说,它展现了陕西人粗中有细的一面,像个俏美眉般可爱而重要。
评论时间:2008-7-6 11:33:50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标题:面王“biang-biang面”?

biang biang面,陕西人爱吃的这东西。叫个啥不好,起个名字偏偏写都写不出来,只好套用顺口溜如下:“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进走。东一扭,西一扭,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月字旁,心字底,留个钩担挂麻糖,坐个车车逛咸阳。”还是不会写?没辙了,只好你自己看看我拍的照片,应着顺口溜学着写吧。

    这饭店连名字也不好好起,就叫个“biang-biang面”?看来,陕西人果然是懒到家了。不过你可千万别小看这家“biang-biang面”啊,再看仔细咯,它的英文名字居然叫做“Noodle King”!还是“中国专利商标注册”!敢自封为“面王”的,一定是得有些底蕴才行。你瞧这门头,看上去虽不大,却衬着点儿大俗大雅之气,不如让我进去吃吃看吧。

    进店里面就一间大厅,摆成四列的桌子也都不算大,尽可能要容纳下较多的食客。虽不算很宽敞,不过风格还算简洁大方,桌椅也擦得比较干净。四周墙面上挂着些镜框,里面净是些所谓的名人照片。店如其名,这里的主“菜”自然便是这“biang-biang面”,花样并不少,什么油泼面、哨子面、炸酱面、西红柿鸡蛋面......哦,最近西安比较流行吃“三合一”,咱还是点这个吃吧。啥叫“三合一”?咳,不就是“油泼+哨子+炸酱”呗!我还吃过“四合一”、“五合一”,倒没啥稀奇的。

    顺便点几个利口小菜,服务员推荐的是“炝花白丝”和“凉拌胡萝卜丝”,都不是什么特殊菜品,不过在这里似乎也就是这些家常小菜吃起来特别爽口。片刻,一个拎着大水壶的服务员过来,一人上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汤---这陕西有“原汤化原食”一说,吃面不可以不喝面汤。

    “三合一”上来了,嗯,看上去还真不错,量给得很足。用筷子一挑,觉着这面条就挺硬棒,虽不是“裤带面”,却也够宽的。搅拌一下再吃,味道还不错。说起来口感比味道更棒,可算是很正宗的“biang-biang面”了---面条爽滑柔韧、劲道十足!厨师制作面条时候的“biang-biang”声音没听到,邻桌人吃面时嘴巴发出的“biang-biang”声倒也着实不算小。

评论时间:2008-7-6 9:30:37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陕西小吃-------每天一吃---    
 

biang biang面,陕西人爱吃的这东西。叫个啥不好,起个名字偏偏写都写不出来,只好套用顺口溜如下:“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进走。东一扭,西一扭,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月字旁,心字底,留个钩担挂麻糖,坐个车车逛咸阳。”还是不会写?没辙了,只好你自己看看我拍的照片,应着顺口溜学着写吧。

    这饭店连名字也不好好起,就叫个“biang-biang面”?看来,陕西人果然是懒到家了。不过你可千万别小看这家“biang-biang面”啊,再看仔细咯,它的英文名字居然叫做“Noodle King”!还是“中国专利商标注册”!敢自封为“面王”的,一定是得有些底蕴才行。你瞧这门头,看上去虽不大,却衬着点儿大俗大雅之气,不如让我进去吃吃看吧。

    进店里面就一间大厅,摆成四列的桌子也都不算大,尽可能要容纳下较多的食客。虽不算很宽敞,不过风格还算简洁大方,桌椅也擦得比较干净。四周墙面上挂着些镜框,里面净是些所谓的名人照片。店如其名,这里的主“菜”自然便是这“biang-biang面”,花样并不少,什么油泼面、哨子面、炸酱面、西红柿鸡蛋面......哦,最近西安比较流行吃“三合一”,咱还是点这个吃吧。啥叫“三合一”?咳,不就是“油泼+哨子+炸酱”呗!我还吃过“四合一”、“五合一”,倒没啥稀奇的。

    顺便点几个利口小菜,服务员推荐的是“炝花白丝”和“凉拌胡萝卜丝”,都不是什么特殊菜品,不过在这里似乎也就是这些家常小菜吃起来特别爽口。片刻,一个拎着大水壶的服务员过来,一人上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汤---这陕西有“原汤化原食”一说,吃面不可以不喝面汤。

    “三合一”上来了,嗯,看上去还真不错,量给得很足。用筷子一挑,觉着这面条就挺硬棒,虽不是“裤带面”,却也够宽的。搅拌一下再吃,味道还不错。说起来口感比味道更棒,可算是很正宗的“biang-biang面”了---面条爽滑柔韧、劲道十足!厨师制作面条时候的“biang-biang”声音没听到,邻桌人吃面时嘴巴发出的“biang-biang”声倒也着实不算小。

评论时间:2008-7-6 9:27:10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评论时间:2008-7-6 9:22:07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陕西小吃-------每天一吃---    
 

春发生葫芦头泡馍 南院门老店

我第一次听说“葫芦头”这个名字,是在80年代后期了,那时西安的餐饮业才开始复苏。乍一听,葫芦头?雅致的名字,可能是葫芦等某种植物做成的小吃。等见到庐山真面目才知道,原来葫芦头是猪下水中最肥硕的猪大肠。有人说因为它形状像葫芦的样子,才叫葫芦头。

  陕西人都知道“春发生葫芦头泡馍”,现在遍地都有极具中国特色的模仿店,什么“春再来”、“又一生”、“春去来”等等。但是如果有外地朋友点名要吃葫芦头,我还是带他们到最正宗的南远门春发生葫芦头总店。
   
  春发生的葫芦头泡馍历史悠远与长安的盛唐文化息息相关,也有一个与葫芦头这个名字相关的另一个传说版本。唐时医药学家孙思邈在长安一家专卖猪大肠的小店里吃杂碎,吃后觉得腥味大、油腻多,于是孙思邈告之窍门,并留乐药葫芦供店家调味。此后杂碎一改旧味,香气四溢,每天顾客盈门。店家感激孙思邈,特将药葫芦高悬门首。葫芦头由此得名!

    猪肠属金,金生水,故有降火、治消渴的功效;猪肚属土居中,为补中益气、养身之本。这两样是葫芦头泡馍的主料,之所以脍炙人口,与它精细的烹制工艺和多种调料的合理使用是分不开的。从三道关键程序里可见一斑---处理肠肚、熬汤、泡馍。猪肠肚是猪下水中最难对付的,所以要经过挪、捋、刮、翻、摘、回翻、漂、再捋、煮、晾等十余道工序,让腥臭难闻的杂碎摇身一变成了鲜香可口的葫芦头。熬汤是将猪骨洗净、砸断,配肥母鸡、鲜牛肉、鲜大肉、北京鸭下汤锅烧开,撇去浮沫,放入调料包,直熬成乳白色,这么多好料加进去,不鲜才怪呢!

    葫芦头泡馍所使用的饼和羊肉泡馍的饼稍有区别,质地松软一点,掰成的块也相对大一点;然后由厨师将斜切的大肠及猪肉、鸡肉,摆放在大腕里的馍块上,加适量粉丝,用沸汤浇泡3~4次(有点像羊肉泡馍的手法),使热汤渗透馍块;然后再加适量熟猪油、调料水、味精、香菜、蒜苗、油泼辣子,最后浇适量沸汤即成。进食时,用糖蒜、泡菜、辣子酱等作香口,更是清爽利口。

  泡好的葫芦头泡馍鲜香可口、馍筋肠嫩、肥而不腻,在寒冷的冬天吃很有幸福温暖的感觉,夏天吃起来大汗狂飙,酣畅淋漓。西安人夸奖葫芦头的美味说:“提起葫芦头,嘴角涎水流”!

  现在春发生葫芦头泡馍馆改名叫春发生饭店,规模也挺大,四五层楼高,外墙也是仿古装修的。一楼是接待散客的大厅,有几十张桌子。除了葫芦头,这还买别的一些凉菜热菜,不过我吃后没什么印象,就不不推荐了。

  他家的葫芦头已经有了很多创新品种,海味、鱿鱼、鸡片、猪肉、特制、双宝、砂锅、火锅葫芦头等等,不过据我的体验,吃最老最正宗的葫芦头就好了!建议大家要优质的,可以多加些肠肚,普通的肠肚太少了,一不小心就拌着馍滑进嘴里无法细品。另外,此店的服务质量多年来没有什么变化,很多菜品要开票自取,服务员的态度也凶巴巴的,依然是国营餐饮业的老风格。所以关于服务,大家可以尽量忽略不要去计较,毕竟美味才是关键!

评论时间:2008-7-6 8:34:03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烤油馍 吃陕西烤肉时的绝配主食

新疆的烤羊肉到了西安,升级出了一堆创新烤品:烤羊肉、烤牛肉、烤筋、烤鱼、烤腰子、烤包子……充分发挥了陕西人的想象力,把能吃的都能烤了,其中烤油馍我觉得是最具有陕西特色的烤主食。因为八百里秦川盛产面粉,馍更是老陕天天吃的主食,呵呵,不烤它烤谁?!

    和新疆的烤肉味道不同的是,西安的烤肉除了孜然味,辣椒面撒得也更实在。男人们无论春夏秋冬,下班以后大喝一声“走,吃烤肉去!”邀上三五好友,随便找个烟雾缭绕的烤肉炉,开上几打汉斯啤酒,来上几百串烤肉(全国人民都知道,西安烤肉2毛钱一串!!)。连吃带喝带吹牛,喝得晕晕糊糊的,结帐的时候发现还没吃主食,烤肉香,但不顶饱,最后还要喋个烤油馍!

    有人说烤油馍是对陕西传统名吃---肉夹馍的某种创新。馍其实就是饼,肉夹馍用的“白吉馍”也可以,回民吃的“坨坨馍”也可以。烤得时候用刀在饼面上划几道,为了让油和调料更容易渗入,然后把馍放入容器里---有用铁夹子夹着,也有用铁签或竹签串着,放到烤肉的炭火炉上,边烤边刷油边撒细盐、孜然面、干辣椒面,馍就在吱吱声中慢慢变成金黄色再变成褐色布满孜然粉和辣椒面。因为本来就是熟馍,所以烤得时间不用太久。但是如果遇到老主顾,摊主就会慢慢的烤,同时增加刷油的次数,这样的特制油馍会更加香酥。

    烤好的油馍趁热端上来,通常会被切成块状放在盘子里,还没等凉下来,就会被一抢而光,太好吃了!馍外焦内软,尤其是那层饼皮,油酥焦脆,闻一下都能馋得口水涌出来。油馍吃在嘴里并不觉得油腻,热辣香浓,为一晚的烤肉聚会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评论时间:2008-7-5 21:55:19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评论时间:2008-7-5 21:43:21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评论时间:2008-7-5 21:39:29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周磊 2007年11月南京十六团83年战友聚会场景    
 

1399418694.gif

愿各位战友:

评论时间:2008-7-5 18:51:00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周建伟 20080701在北京至上海的列车上    
 世界人民大团结
评论时间:2008-7-4 8:33:25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张均光 灾区孩子雄起    
 唐山十连战友(499926973)  (2008-07-04 08:31:14)
   
评论时间:2008-7-4 8:28:11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周磊 2007年11月南京十六团83年战友聚会场景    
 
标题: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郭老板雷达兵大哥

                    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评论时间:2008-7-4 8:27:04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穆科社

发表时间:2008-7-4 8:24:00

  

  标题: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郭老板雷达兵大哥

                    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评论时间:2008-7-4 8:24:00 评论者:穆科社 博客原文:范自运 唐山十连的反思    
 

                       郭老板雷达兵大哥

                    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返回页首

 

共 512  条,第8/11页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浏览时间:2025-7-4 19:38:02
Copyright © 2006 - 2025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
荣誉承办:辽宁东志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