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时间:2008-7-3 14:43:30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
|
冯景阳 |
发表时间:2008-7-2 22:05:58 |
|
|
十连是一个先进的连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要保持荣誉并使之发扬光大,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我记得十连搬出果园到了原9连的机场引导雷达的土台子上,与33团训练连同一个院子好多年.机场迁走后,引导连也到了新机场的大门口.2006年7月26日我到了新连队,雷达更新了,营房建的很好,28团调来得少校站长说,现在的营房是北空最好的,两层小楼,营院不大,干净卫生,但在2旅是不是仍称10连就不知道了. | | |
|
评论时间:2008-7-2 21:35:30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
|
评论者: 向培禄
发表时间:2008-7-2 19:08:32
范自运你好;我在你跟前我是老战友了,我很瓒赏你对十连的评述。我说的是69年以前,69年以后我没有发言权,因己交出。所以我回忆得都是雷达十连的前期叫九连。九连十连同属一个连。为十连自信。
评论者: 陈亚辉
发表时间:2008-7-2 18:58:49
两位十连战友好,看了你们对十连的感言,我从中也了解了我(我是81年10月复员的)离开十连后的十连。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人是会变的,工作思路会变的,工作方法也会变的,用现在的话说,叫与时俱进。但要居安思危,要继承传统,要将精髓发扬光大。对你们说的以后的十连我不作评说,我也没有资格评说。
评论者: 范自运
发表时间:2008-7-2 17:38:06
科社,我是以自己的直觉回忆写的,没有细加推敲,不存在褒贬谁的问题,也许直觉更真实,只是觉得连队盛誉的光环之下掩盖了许多东西,让我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品味到了。我写的,你说的这些,可能是十连的好多战友都不愿意面对的现实,所以我在题目上用的是反思。89年我在学校便对基层工作、对自己的工作实践曾有过反思性的总结,这对自己后来指导实践是十分有益的。
评论者: 穆科社
发表时间:2008-7-2 16:00:13
自运您好:
对十连我也是有很多话要说:八二年搬出果园;到机场十四连的住地,等于十连分家了;大部分撤走了;五一四还留在后边的十四连;八二年参加军挍考试、十连一共去了四个人;七九年兵一个朱为群;八O年兵两个周建伟、荆国一;八一年兵只有我一个。在团里八五二统一参加军挍考试后;十连四个都够线了;但朱为群因肝病原因没有走;国一和建伟去了教导队;我上了雷校;我严格的说我是406雷达操纵员;在八四三我不到两个月等上学阶段。
可以这么说在果园里面十连是个封闭的连队、先进性很容易保持;但搬出果园后的十连从质地上已经发生了分骑;连队干部全部换完了;在我记忆中连队老干部已基本没有去新十连;连长唐新华去团部;指导员刘廷海九月份也去上学了;当时的排长也没有过去;所以可以这么说:对十连应该一分为二的;八二年的十连在战备上问题很多;八四年底老兵复员时、我做为团工作组成员去的十连;但这时十连问题已经一大堆;正象您说的国庆阅兵演习荣立三等功;但不好的一面已经暴露很多;当时的老指导员龙雨文一肚子苦水;就等着想转业;在十连他自己说辛苦了;
无论怎么讲;当时的团里对十连也是有分倚的;
|
|
评论时间:2008-7-2 16:00:13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范自运 唐山十连的反思
|
|
自运您好:
对十连我也是有很多话要说:八二年搬出果园;到机场十四连的住地,等于十连分家了;大部分撤走了;五一四还留在后边的十四连;八二年参加军挍考试、十连一共去了四个人;七九年兵一个朱为群;八O年兵两个周建伟、荆国一;八一年兵只有我一个。在团里八五二统一参加军挍考试后;十连四个都够线了;但朱为群因肝病原因没有走;国一和建伟去了教导队;我上了雷校;我严格的说我是406雷达操纵员;在八四三我不到两个月等上学阶段。
可以这么说在果园里面十连是个封闭的连队、先进性很容易保持;但搬出果园后的十连从质地上已经发生了分骑;连队干部全部换完了;在我记忆中连队老干部已基本没有去新十连;连长唐新华去团部;指导员刘廷海九月份也去上学了;当时的排长也没有过去;所以可以这么说:对十连应该一分为二的;八二年的十连在战备上问题很多;八四年底老兵复员时、我做为团工作组成员去的十连;但这时十连问题已经一大堆;正象您说的国庆阅兵演习荣立三等功;但不好的一面已经暴露很多;当时的老指导员龙雨文一肚子苦水;就等着想转业;在十连他自己说辛苦了;
无论怎么讲;当时的团里对十连也是有分倚的;
|
|
评论时间:2008-7-2 12:53:36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
|
86年唐十连老兵退伍留念
下右王克伟,闫刚,张扑,杨奎,吴思前,刘春明.上右一,
右二代中田,江子龙,张彤,王家祥,孙来军.
|
|
评论时间:2008-7-2 7:30:26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范自运 梦回唐山
|
|
祖国在我心中,您也永远在我的记忆里!

向关心我的您敬礼!愿您永远向党看齐 |
|
评论时间:2008-7-1 18:17:28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范自运 梦回唐山
|
|
 |
|
评论时间:2008-7-1 13:18:25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
|
陈亚辉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党的生日,以前,这个日子我总会跟大家一起过节,纪念党的生日,现在没有了。我关系在居委会,他们开会时间是我上班的时间,无法参加,有失落感。
|
|
评论时间:2008-6-30 16:41:09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陈丽行 上传几张新老照片
|
|
向军中姐妹花致敬 |
|
评论时间:2008-6-30 16:34:12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
|
戏说军营流行语
mks之一:请指示
指示,书面语通常是指上级机关向部属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或措施的文书。主要有战备工作指示、军事训练工作指示、管理教育工作指示、防汛工作指示等。都是极其严肃的事项。
但不知从何时起,它被引申到日常用语中,既是如此,也多指上级对下级部署工作任务,下级回应上级用语,仍然带有尊敬、严肃的意味。
但更不知从何时起,它竟然成了军营官兵日常用语,没有了严肃味,充满了调侃味。比如,下级机关工作人员接上级机关工作人员电话时,张口便是:“首长好,请指示!”同级之间的班排连长们在平时的交往中,也爱这样尊称答复对方。比如,张排长喊李排长,李排长不管张排长公事私事喊自己,首先回应道:“请指示!”及至于兵与兵之间也常这样调侃。
当然,“请指示”用语,有时也掺杂进了戏虐色彩,成为反尊敬用语。如,新兵对老兵不讲礼貌乱叫,老兵往往不便直截了当批评新兵,同时又要显示自己的涵养时,便会沉着脸应一声:“请指示!”新兵便自知失语,会马上向老兵认错。有时一方招呼另一方,没有把握好分寸,另一方也会向老兵对新兵反尊敬用语一样回应道:“请指示!”
“请指示”成为军营流行语后,同志之间比较熟悉的用起来显得自然、轻松活泼,能够调节说事氛围;认识但交往不多的同志相互间用起来,显得有点尊称的味道,作为过渡用语很时尚;同志之间话语不当,回敬一句也算是交往和说话的技巧,用起来很好。
之二:班长好
部队有个传统,也是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见兵见面喊声“班长好”,走到哪里都受欢迎。“班长好”,成了各部队兵与兵之间交往称呼的代名词,陆海空二炮武警部队都通用。
新兵到了部队,不认得老兵姓什名谁,既是知道,也不能直呼其名,一律叫班长。见面说声“班长好!”准保老兵到处夸奖你,说:“新兵某某某有教养,懂礼貌”!反之,轻者说你没教养,重者则会通报新兵班长好好管教你。既使成了老兵,喊比自己老的兵叫班长,早晚人缘都会很好。
部队兵兵之间相互走访、串门、找人,最好的称呼开头用语就是“班长好”,这样的效果往往会很好。
军官对叫不上名字的士兵喊声“班长好”,这名士兵会认真的听从你的安排,高兴地执行你赋予他的任务。
很多人对这一叫法的作用不理解,因为他们只听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俗语,而不知道“班长是军中之母”,是将军初始的理论,不知道优秀的士兵首先来自于班长精心地培育。因此,班长在部队是享有很高的盛名的。
之三:一二干
三人成行,五人为伍。为了达成步速快慢一致,步幅大小一致,步调协调一致,部队凡列队行军,都要喊一二一,用其来确保步伐整齐划一,呈的是威武之形,显的是无畏之势,养的是昂扬之气。地方群众要聚集力量,合力用之,则喊一二三,力全用在三上。
而部队官兵喝酒,则既不喊一、二、一,也不喊一、二、三,而喊一、二、干,实乃世界军中之独创之特色。如,连队会餐,各桌人员为了显示自己的势和气,全桌人员起立,手持酒杯,高呼一、二、干,一二是准备喝的预令,干是一口喝掉的动令。有的为了区分预令和动令,为了抑扬顿挫,一人高呼一二,众人齐和干,齐喝干。这桌喝起,那桌接上。呼喊之声,此起彼伏,呼喊之势,不象喝酒,似叫阵,似冲锋。真可谓场面恢宏,声势浩大,气吞山河之写照。如果在场首长说某桌喊得不响,某桌官兵顿感打了败仗,蒙了耻辱似的,必定再来一遍,个个精神抖擞,两目圆睁,狠不得把嗓子吼破也要争个说法,讨个名声。军人生来不服输,军人生来为打赢,军人生来爱荣誉。打仗如此,喝酒也如此。
部队官兵喝酒壮观之特色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逢军地联欢会官兵表现更甚更烈,都给地方人员留下了深刻烙印。这其中还有易被人们忽视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作用,那就是正值青春期官兵的表现欲强,尤其是有地方女青年参加的场合更是如此。
之四:连队水平
水平,生活中多用于指一个人的文化(程度)水平。比如,填写个人履历表或其它登记表,问某个人什么水平,多数是问某个人某级文化程度。是初中,是高中,是大专、本科,还是研究生、博士后。那么军营流行语“连队水平”又是指什么呢?
粗略地讲,它既是指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又是指一个人的某些特长,更是指一个人的谋略水平和办事效率以及成果。但绝不是单纯的指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如若细究起来,是很难说得清楚的。但它又实实在在地在军营流行着。无论是陆海空军还是二炮部队亦还是武警部队,无论是驻守在大都市的北京、上海部队,还是驻守在边防哨所的分队,似乎都在运用“连队水平”这句流行语。它已打破了兵种界限,跨越了陆海空川,流淌在每一座军营。
如果按照常用类型划分“连队水平”,主要为两大类,一是谦虚型(又以自谦型为主),二是批评型。
所谓谦虚型,又以自谦型为主,一般为领 |
|
评论时间:2008-6-28 17:44:28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我的十连情结
|
|
陕西大锅盔

|
|
评论时间:2008-6-28 16:39:54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邵星满 球鞋的故事
|
|
我的十连情结
一九八0年十月;我们意气风发,青春洋溢。一起一百多号热血青年、从陕西兴平出发、听从祖国的召唤,穿上崭新的军装,离开家乡,告别父母,告别亲朋好友,乘上北上的列车(闷罐车),顶着凛冽寒风,沿陇海线——京广线,一路躺着经过两天两夜来到祖国首都北京永定门车站、吃了我当兵时的第一顿水饺、下午我们就和六团战友一起东行、他们在天津杨村车站下车、剩下我们五十七人晚上八点多来到经过大地震洗礼的唐山火车站、坐大卡车到唐山机雷达十六团新兵连、集合在空六军雷达十六团的军旗下,开始了我们人生中最难忘的一页——军旅生活。
军营,是一个大学校。在这个大学校里,我们同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们一道,学军事、学文化、学政治,学习一切原来不懂的东西。逐步完成了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逐步适应了紧张的军事化生活。
军营,是一个大熔炉。在这个大熔炉里,我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我们餐风饮雪,挥汗如雨在训练场、在野营中;我们锤炼出了一颗无限忠于祖国的赤子之心,我们炼就了一身捍卫祖国安全的过硬本领。
军营,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官兵之间亲如兄弟,战友之间情同手足;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同来自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战友们结下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战友情!战友,战友!这亲切的称呼、这崇高的荣誉,就从此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经过新兵连半年多培训、经过我当时新兵排长、十连报务台长宗玉荣的推荐、我终于如愿以偿的被分到了唐山十连406雷达排操纵二班当了一名操纵员;我当时的班长叫陈元康、他当时是连队最年轻的班长;很有活力
对十连我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在这里当战友们玩耍娱乐活动时、我老在连队图书室看书、十连看书锻炼了我自己的意志、为此也受到了刘指导员善意的批评;对十连我可能算呆的时间比较短的一个兵、满打满算两次加起来也就是一年时间、记得最清楚的是:八二年春节、指导员给连队通过关系(唐山干休所一个老红军)买了几瓶国酒茅台、我当时给连队春节写的板报是:白酒喝茅台、红酒喝通化(葡萄酒)、当时十连可能是十连发展最好的时期。也是十连最团结的时期、在这一年我在连队认识了空军报的记者张炳根、他八九年就当了空军报的主编;很有才华的一个人。也就是这一年的他写了介绍十连指导员刘迋海先进事迹的文章《情,来自真诚的爱》;1982年4月22日发表在空军报头版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知不觉中,我们服役期满了,我们成了老兵……。我们先后告别军旗,脱下军装,离开部队…弹指一挥间,二十八年过去了。昔日的青春少年,如今脸上已布满皱纹,头发也被岁月染上霜化……。当我们逐渐放慢了奔波劳累的步履,稍稍静下来的时候,忽然觉得心中原来还有那么多挥之不去、梦牵魂绕的深情与眷念:非常想念同生共死、同甘共苦的亲爱战友;非常怀念那段燃烧过激情、燃烧过梦想的青春岁月;非常留念柴沟堡那块留下过歌声、留下过汗水的多情的土地。唐山军营里那所有的一切早已深深的嵌在了我生命的记忆里。
亲爱的战友们,当你感到高兴和幸福的时候,当你觉得孤独和寂寞的时候,当你需要帮助和关心的时候,请你永远别忘记:我们永远都是你最亲爱的战友!
所以说在十连我虽然时间短、但十连对我的培养我是终生不能忘记的、无论我走到什么地方、我都很自豪的大声说:我是十连一个兵
|
|
评论时间:2008-6-28 16:36:28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
|
我的十连情结
一九八0年十月;我们意气风发,青春洋溢。一起一百多号热血青年、从陕西兴平出发、听从祖国的召唤,穿上崭新的军装,离开家乡,告别父母,告别亲朋好友,乘上北上的列车(闷罐车),顶着凛冽寒风,沿陇海线——京广线,一路躺着经过两天两夜来到祖国首都北京永定门车站、吃了我当兵时的第一顿水饺、下午我们就和六团战友一起东行、他们在天津杨村车站下车、剩下我们五十七人晚上八点多来到经过大地震洗礼的唐山火车站、坐大卡车到唐山机雷达十六团新兵连、集合在空六军雷达十六团的军旗下,开始了我们人生中最难忘的一页——军旅生活。
军营,是一个大学校。在这个大学校里,我们同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们一道,学军事、学文化、学政治,学习一切原来不懂的东西。逐步完成了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逐步适应了紧张的军事化生活。
军营,是一个大熔炉。在这个大熔炉里,我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我们餐风饮雪,挥汗如雨在训练场、在野营中;我们锤炼出了一颗无限忠于祖国的赤子之心,我们炼就了一身捍卫祖国安全的过硬本领。
军营,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官兵之间亲如兄弟,战友之间情同手足;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同来自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战友们结下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战友情!战友,战友!这亲切的称呼、这崇高的荣誉,就从此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经过新兵连半年多培训、经过我当时新兵排长、十连报务台长宗玉荣的推荐、我终于如愿以偿的被分到了唐山十连406雷达排操纵二班当了一名操纵员;我当时的班长叫陈元康、他当时是连队最年轻的班长;很有活力
对十连我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在这里当战友们玩耍娱乐活动时、我老在连队图书室看书、十连看书锻炼了我自己的意志、为此也受到了刘指导员善意的批评;对十连我可能算呆的时间比较短的一个兵、满打满算两次加起来也就是一年时间、记得最清楚的是:八二年春节、指导员给连队通过关系(唐山干休所一个老红军)买了几瓶国酒茅台、我当时给连队春节写的板报是:白酒喝茅台、红酒喝通化(葡萄酒)、当时十连可能是十连发展最好的时期。也是十连最团结的时期、在这一年我在连队认识了空军报的记者张炳根、他八九年就当了空军报的主编;很有才华的一个人。也就是这一年的他写了介绍十连指导员刘迋海先进事迹的文章《情,来自真诚的爱》;1982年4月22日发表在空军报头版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知不觉中,我们服役期满了,我们成了老兵……。我们先后告别军旗,脱下军装,离开部队…弹指一挥间,二十八年过去了。昔日的青春少年,如今脸上已布满皱纹,头发也被岁月染上霜化……。当我们逐渐放慢了奔波劳累的步履,稍稍静下来的时候,忽然觉得心中原来还有那么多挥之不去、梦牵魂绕的深情与眷念:非常想念同生共死、同甘共苦的亲爱战友;非常怀念那段燃烧过激情、燃烧过梦想的青春岁月;非常留念柴沟堡那块留下过歌声、留下过汗水的多情的土地。唐山军营里那所有的一切早已深深的嵌在了我生命的记忆里。
亲爱的战友们,当你感到高兴和幸福的时候,当你觉得孤独和寂寞的时候,当你需要帮助和关心的时候,请你永远别忘记:我们永远都是你最亲爱的战友!
所以说在十连我虽然时间短、但十连对我的培养我是终生不能忘记的、无论我走到什么地方、我都很自豪的大声说:我是十连一个兵
|
|
评论时间:2008-6-27 21:03:43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
|
科社你好!我是韩瑞山,虽然分别的太久太久我始终没有忘记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你的一切可好?
安凤友住址电话:0315—7441746
|
|
评论时间:2008-6-25 21:12:29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
|
昨天晚上、我开车去了一趟陕西咸阳、见到我的同年兵十连任期最长的连长、指导员刘清峰、他在十连共干了五年;了解到:十连有两个人一个是朱卫东即当过连长又当过指导员;一个就是他先当连长、后当指导员。

|
陕西大锅盔

三个战友:
刘青峰、咸阳农业局工作;
南佰恒、咸阳国税局工作;
穆昌会、咸阳民政局工作

| |
|
评论时间:2008-6-24 8:26:43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周建伟 风华正茂时
|
|
 |
|
评论时间:2008-6-22 13:10:31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韩连春 发点牢骚
|
|
 |
|
评论时间:2008-6-22 10:40:16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韩连春 发点牢骚
|
|
老韩您好:从五十三团过来、那就是五十三团撤销之后、您到的十六团的、五十三团崔杰辉您是否知道他也转业到西安:对唐山您知根知底;有时间欢迎您回忆唐山十连的点点滴滴;
近二十年没有消息了,亲爱的十连战友,您好!
十连战友会永远欢迎您
欢迎到十连战友网跟帖回忆你的军营生活
http://www.728k6.cn/in/disp_main.asp?id_armis=2323
欢迎到十连战友网跟帖回忆你的军营生活
十连一个兵:穆科社
|
|
评论时间:2008-6-22 9:13:25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韩连春 看看唐山的新变化
|
|
平平淡淡才是真,有多少人能真正体会到这种幸福呢?
|
|
评论时间:2008-6-21 14:50:33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周建伟 风华正茂时
|
|
 |
|
评论时间:2008-6-21 14:43:11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向培禄 回顾33团初期的主要领导班子
|
|
向团长:您好:对唐山十连您是老资格;对我们您是老前辈;现在有两个问题弄不懂;麻烦您回忆一下;一是唐山十连大概的建连时间在雷达三十三团是不是叫九连?二是什么时间成立了雷达十连是不是分出来时就叫十连了? |
|
评论时间:2008-6-21 14:42:31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
|
向团长:您好:对唐山十连您是老资格;对我们您是老前辈;现在有两个问题弄不懂;麻烦您回忆一下;一是唐山十连大概的建连时间在雷达三十三团是不是叫九连?二是什么时间成立了雷达十连是不是分出来时就叫十连了? |
|
评论时间:2008-6-20 11:36:30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
|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
我们曾经一起训练也曾经一起摸爬滚打
我们一起翻山越岭也曾经一夜行军百里
我们曾经一起喝醉也曾经一起谈天说地
我们曾经梦想当将军也曾经宣誓向雷锋学
|
|
评论时间:2008-6-18 21:57:10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
|
王丕礼当时为38军政委
郑希文当时为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李民当时为北京军区副参谋长
萧选进当时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万海峰当时为北京军区副政委
叶文蔚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研究员,博士
迟浩田当时是北京军区副政委,抗震的副总指挥 |
|
评论时间:2008-6-17 21:17:36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
|
评论者: 穆科社 发表时间:2008-6-17 21:16:34
标题: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人民的子弟,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从无畏惧,
绝不屈服,
英勇战斗,
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
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
听!
风在呼啸军号响,
听!革命歌声多嘹亮!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祖国的边疆,
向前
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向最后的胜利,
向全国的解放!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从无畏惧,
绝不屈服,
英勇战斗,
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
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
听!
风在呼啸军号响,
听!
革命歌声多嘹亮!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祖国的边疆,
向前
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向最后的胜利,
向全国的解放!
冲啊!!
|
|
评论时间:2008-6-16 21:51:08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
|
根据1989年8月《空军雷达兵军事工作大事记》记载,雷达101营的首批雷达操纵人员
是从南京警备司令部教导大队、华东军政大学、华东团校调来的,共124名。
下面是收集到的其中122位战友的名单。
马守忠 马荣华 方寿康 王佑人 王启圣 王呈伟 王恒嵐 王昭穆 王炳煌 王恩海
王留成 王继祖 王继宽 贝树敏 史书清 司连德 刘大元 刘大钧 刘大鹏 刘无瑕
刘企平 刘松涛 刘峰 刘锐 吕纯铭 孙耀忠 朱一邨 朱子斌 朱立伟 朱铁华
江梅溪 邢佩英 阮公毅 阮圣邦 阮乃珍 何伟祥 何昌隆 何美生 余嗣冰 冷杭芝
吴汉城 吴光藻 吴延刚 吴国均 吴忠信 吴若萱 吴神和 吴荟华 吴银坤 张永江
张有涵 张丽珍 张晖 张锐 李幼文 李季瑶 李金龙 李润祥 杨天祥 杨希达
杨怡明 杨亮鹏 杨维豪 汪少波 沈华如 沈振华 沈景成 羌志鹄 邱中汉 邱友瑾
邵建良 陆兆良 陈长午 陈寻真 陈希玉 陈鸿熙 周文通 周体侠 周品克 林庆隆
郏国法 郑传宝 金刚正 金闻达 侯延龄 侯鸿绪 姚励安 姚剑纯 姚谊博 姜效文
祝恒茂 胡晔 唐国荣 夏行素 奚冠武 徐岚 徐志龙 徐恨石 徐浪 秦庆斌
秦国瑞 顾光容 顾铭锡 高琼 高筱美 高鹏年 高琳 曹仲伦 黄允水 龚盛茂
傅振英 程义 蒋玲 谢天临 鲍余生 廖开一 漆益安 谈兆丰 谭蛟 颜尚霆
戴宗元 瞿聪玉
|
|
评论时间:2008-6-16 19:56:17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
|
祖国千里眼”的空军雷达兵 [折叠]
在中国空军部队里,有这样一支部队。部队的官兵们,与雪域高原、荒山孤岛、边塞隘口、戈壁大漠、天涯海角为伴,把警惕的目光编织成恢恢不漏的天网,日夜守卫着祖国的神圣领空。这支部队,就是被誉为“祖国千里眼”的空军雷达兵。
随着地面、空中、海洋战场烟云的消散,“第四战场”的电磁争夺战迅速展开。雷达兵作为一个高新技术密集的兵种,在世界各国悄然崛起,并且突飞猛进地发展着。国土防空离不开雷达兵,在形势的需要下,中国空军雷达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圆了中华儿女的“神眼梦”。
几十年来,英勇顽强的中国空军雷达兵在战火与硝烟的考验中逐步壮大,为守卫共和国的蓝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
|
评论时间:2008-6-16 9:00:14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殷维明 股市兴衰 民生大事
|
|
哈哈哈十几万元打水漂了;政府应该救市了! |
|
评论时间:2008-6-15 22:09:16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范自运 难忘的雷达十连——一夜成名
|
|
军营故事
雷达找牛
雷达兵,这高度分散、独立、艰苦的兵种,清一色的青壮年汉子们默对荧屏,寂守高山,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伟大的祖国筑立起牢不可破的“蓝天防线”。
老乡请雷达帮忙找牛
“雷达找牛”的笑话,雷达兵都不陌生,只不过各部队版本不同罢了。
驻守在某地高山上的雷达连(现已改称雷达站),在大抓连队军政素质的同时,密切军政军民关系,视驻地群众为父母,时刻将为“第二故乡”的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视作责任与本分。时日久了,该雷达连的“千里眼”神威在当地妇孺皆知,驻地百姓都清楚,那山顶高耸的雷达天线一转,把机器打开,周围方方圆圆的东西都能看见,什么工厂回波、地物回波,天上的大小飞机、云团,全都一目了然。
很早前的一天,驻地生产队的老队长气喘吁吁跑到连队,一把揪住连长的手说:“不得了,连长!有个事你无论如何得帮忙。我们生产队的大水牛失踪好几天了,发动全村人都没有找到。请你命令雷达开机找一找。”说话间,掏出一个大红包:“这200元,算是劳务费或者是电费什么的吧。”
连长哭笑不得。再怎么耐心解释,老队长说啥也不信那雷达只认飞机、工厂回波,偏偏不会认牛。老队长咬咬牙,从贴身口袋里摸出30元:“这是我自己的私房钱,也垫上!”眼看无法说通他,连长只得把手一挥:“好!你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我就破个例,给乡亲们打开雷达找牛。”说完,推开老队长的红包,集合部队去了。
两天后,连长将大水牛交还给了老队长。哪里是“雷达找牛”哟,那是连长集合全连除去值班人员之外,分了16个小组带足干粮用水和手电,通过30多个小时的连续搜寻,才在邻村的山头上找到了那头水牛。老队长千恩万谢,全村人更是感激不尽。从此,雷达兵的“千里眼”、“顺风耳”功能被地方百姓传得神乎其神。
雷达别对着洞房“指导”
又一日,连队山脚下的一位老大娘找到指导员说:“首长,今天晚上我儿子结婚,请你们千万别开机。我们山里人可传统,害羞着哩,洞房里的事给人家看见了,怪难为情的不是?你是指导员,又是过来人,如果真有任务要开机,那可要对着别处‘指导’呀。”说完,神神秘秘地把指导员拉过来,指着前方说:“我家就在那个方向,新房是上堂左侧第三间……”
指导员乐了:“行,包在我身上。我保证战士们不往洞房‘指导’,不过,就是开机了,你家那块也是盲区,回波死角,没事的。”大娘高兴而归,一进家门便对老头说:“叫儿子媳妇今晚放心,雷达保证不往洞房‘指导’。” 宗合
|
|
评论时间:2008-6-15 22:08:09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王家祥 难忘战友情(王家祥个人博客)
|
|
军营故事
雷达找牛
雷达兵,这高度分散、独立、艰苦的兵种,清一色的青壮年汉子们默对荧屏,寂守高山,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伟大的祖国筑立起牢不可破的“蓝天防线”。
老乡请雷达帮忙找牛
“雷达找牛”的笑话,雷达兵都不陌生,只不过各部队版本不同罢了。
驻守在某地高山上的雷达连(现已改称雷达站),在大抓连队军政素质的同时,密切军政军民关系,视驻地群众为父母,时刻将为“第二故乡”的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视作责任与本分。时日久了,该雷达连的“千里眼”神威在当地妇孺皆知,驻地百姓都清楚,那山顶高耸的雷达天线一转,把机器打开,周围方方圆圆的东西都能看见,什么工厂回波、地物回波,天上的大小飞机、云团,全都一目了然。
很早前的一天,驻地生产队的老队长气喘吁吁跑到连队,一把揪住连长的手说:“不得了,连长!有个事你无论如何得帮忙。我们生产队的大水牛失踪好几天了,发动全村人都没有找到。请你命令雷达开机找一找。”说话间,掏出一个大红包:“这200元,算是劳务费或者是电费什么的吧。”
连长哭笑不得。再怎么耐心解释,老队长说啥也不信那雷达只认飞机、工厂回波,偏偏不会认牛。老队长咬咬牙,从贴身口袋里摸出30元:“这是我自己的私房钱,也垫上!”眼看无法说通他,连长只得把手一挥:“好!你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我就破个例,给乡亲们打开雷达找牛。”说完,推开老队长的红包,集合部队去了。
两天后,连长将大水牛交还给了老队长。哪里是“雷达找牛”哟,那是连长集合全连除去值班人员之外,分了16个小组带足干粮用水和手电,通过30多个小时的连续搜寻,才在邻村的山头上找到了那头水牛。老队长千恩万谢,全村人更是感激不尽。从此,雷达兵的“千里眼”、“顺风耳”功能被地方百姓传得神乎其神。
雷达别对着洞房“指导”
又一日,连队山脚下的一位老大娘找到指导员说:“首长,今天晚上我儿子结婚,请你们千万别开机。我们山里人可传统,害羞着哩,洞房里的事给人家看见了,怪难为情的不是?你是指导员,又是过来人,如果真有任务要开机,那可要对着别处‘指导’呀。”说完,神神秘秘地把指导员拉过来,指着前方说:“我家就在那个方向,新房是上堂左侧第三间……”
指导员乐了:“行,包在我身上。我保证战士们不往洞房‘指导’,不过,就是开机了,你家那块也是盲区,回波死角,没事的。”大娘高兴而归,一进家门便对老头说:“叫儿子媳妇今晚放心,雷达保证不往洞房‘指导’。” 宗合
|
|
评论时间:2008-6-15 22:03:26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雷达团中走出的将军-郭锡林
|
|
祖国千里眼”的空军雷达兵
在中国空军部队里,有这样一支部队。部队的官兵们,与雪域高原、荒山孤岛、边塞隘口、戈壁大漠、天涯海角为伴,把警惕的目光编织成恢恢不漏的天网,日夜守卫着祖国的神圣领空。这支部队,就是被誉为“祖国千里眼”的空军雷达兵。
随着地面、空中、海洋战场烟云的消散,“第四战场”的电磁争夺战迅速展开。雷达兵作为一个高新技术密集的兵种,在世界各国悄然崛起,并且突飞猛进地发展着。国土防空离不开雷达兵,在形势的需要下,中国空军雷达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圆了中华儿女的“神眼梦”。
几十年来,英勇顽强的中国空军雷达兵在战火与硝烟的考验中逐步壮大,为守卫共和国的蓝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
|
评论时间:2008-6-15 21:46:22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
|
军营故事
雷达找牛
雷达兵,这高度分散、独立、艰苦的兵种,清一色的青壮年汉子们默对荧屏,寂守高山,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伟大的祖国筑立起牢不可破的“蓝天防线”。
老乡请雷达帮忙找牛
“雷达找牛”的笑话,雷达兵都不陌生,只不过各部队版本不同罢了。
驻守在某地高山上的雷达连(现已改称雷达站),在大抓连队军政素质的同时,密切军政军民关系,视驻地群众为父母,时刻将为“第二故乡”的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视作责任与本分。时日久了,该雷达连的“千里眼”神威在当地妇孺皆知,驻地百姓都清楚,那山顶高耸的雷达天线一转,把机器打开,周围方方圆圆的东西都能看见,什么工厂回波、地物回波,天上的大小飞机、云团,全都一目了然。
很早前的一天,驻地生产队的老队长气喘吁吁跑到连队,一把揪住连长的手说:“不得了,连长!有个事你无论如何得帮忙。我们生产队的大水牛失踪好几天了,发动全村人都没有找到。请你命令雷达开机找一找。”说话间,掏出一个大红包:“这200元,算是劳务费或者是电费什么的吧。”
连长哭笑不得。再怎么耐心解释,老队长说啥也不信那雷达只认飞机、工厂回波,偏偏不会认牛。老队长咬咬牙,从贴身口袋里摸出30元:“这是我自己的私房钱,也垫上!”眼看无法说通他,连长只得把手一挥:“好!你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我就破个例,给乡亲们打开雷达找牛。”说完,推开老队长的红包,集合部队去了。
两天后,连长将大水牛交还给了老队长。哪里是“雷达找牛”哟,那是连长集合全连除去值班人员之外,分了16个小组带足干粮用水和手电,通过30多个小时的连续搜寻,才在邻村的山头上找到了那头水牛。老队长千恩万谢,全村人更是感激不尽。从此,雷达兵的“千里眼”、“顺风耳”功能被地方百姓传得神乎其神。
雷达别对着洞房“指导”
又一日,连队山脚下的一位老大娘找到指导员说:“首长,今天晚上我儿子结婚,请你们千万别开机。我们山里人可传统,害羞着哩,洞房里的事给人家看见了,怪难为情的不是?你是指导员,又是过来人,如果真有任务要开机,那可要对着别处‘指导’呀。”说完,神神秘秘地把指导员拉过来,指着前方说:“我家就在那个方向,新房是上堂左侧第三间……”
指导员乐了:“行,包在我身上。我保证战士们不往洞房‘指导’,不过,就是开机了,你家那块也是盲区,回波死角,没事的。”大娘高兴而归,一进家门便对老头说:“叫儿子媳妇今晚放心,雷达保证不往洞房‘指导’。” 宗合
|
|
评论时间:2008-6-15 13:47:52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
|
陈亚辉致词
唐山十连的战友们:大家好!
今天在查看“唐山抗震救灾模范雷达连”时,看到了这个网页,我就登录并注册了。
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找寻到昔日的战友。
在网页上我只认出周建伟,不知是否还记得我。我是1981年退伍的,81年以后入伍到十连的战友我就不认识了。
穆科社看照片好象见过,但不是很熟悉,他在博客中提到的刘庭海、宗玉荣是否能联系上。
|
|
评论时间:2008-6-15 13:45:20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
|
陈亚辉致词]
唐山十连的战友们:大家好!
今天在查看“唐山抗震救灾模范雷达连”时,看到了这个网页,我就登录并注册了。
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找寻到昔日的战友。
在网页上我只认出周建伟,不知是否还记得我。我是1981年退伍的,81年以后入伍到十连的战友我就不认识 |
|
评论时间:2008-6-13 20:31:26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王家祥 难忘战友情(王家祥个人博客)
|
|
哈哈哈哈哈当年的小伙都已经中年了、特别是建国连长的照片让人记忆犹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