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志博客主页 - 空六军战友网

 

作者: 罗永志 
部队: 雷达33团   
部门: 指挥连 一排二班 政治处 电影组 
职别: 战士 
电邮:  
显示通信录    个人档案
致辞: 战友万岁

 我是33团指挥连一排二班的罗永志,我的排长是马石柱,我的班长是李新光,副班长是李正田,我1969年3月回老家河北灵寿县当知青,1970年12月入伍到锡林浩特33团,1976年3月退伍回到四川,祝愿咱们空6军以及33团的战友们:幸福安康,吉祥快乐!

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万岁!

空军雷达兵万岁!

战友万岁!

锡林郭勒大草原万岁!

二○○七年十一月十九日

 
所有篇目(共668篇)
 

这是对 罗永志 个人博客主页第 198627 次访问

 

标题:

我的警察生涯(31)—— 野猪与女孩 

发表时间:

2013-8-31 21:48:17 

更新时间: 

2014-5-27 23:30:34  更新者: 罗永志

关键词:

战友文学  

  1979年秋季的一天下午,太平公社党委陈书记和武装部黄部长下生产队检查工作,他们走到一个小地名叫铁匠沟的地方,看见山上一棵大树上有一只乌鸦,黄部长持56式冲锋枪“砰”的一枪,就将它给打下来了,当时在地里劳动的社员们见状,就七嘴八舌地说,出门就打死老鸦不吉利,有的社员却说,黄部长不愧是从部队上下来的,枪法真是不错,以后打山(打猎)的时候一定把黄部长邀请到,因为乌鸦可是最难打的,那家伙特别聪明,只要是你拿着枪,它老远就飞了,如果是你手里没有拿着枪的话,赶它都不会跑的。

  他们顺着山间小路爬到山顶,突然看见坡下大约150米远的玉米地里,从上至下稀里哗啦的响个不停,很明显,玉米地里面肯定有什么东西在跑,而且速度很快,山里人都有打猎的习俗,那时因为还没有“缉枪制爆”的专项行动,这里的老乡家里几乎是家家都养狗(撵山狗),户户都有枪。凭经验,两个人脱口而出,野猪!黄部长急忙端枪在手,顺着玉米地里晃动的玉米杆向前瞄着,哒哒哒!打了个提前量的点射,随着三声清脆的枪声响过,玉米地里的玉米杆突然停止了晃动,遭了遭了!打到了!他们立刻兴奋起来,并以飞快的速度冲向目标。

  黄部长年轻,第一个跑到,等陈书记也跑到的时候,看见黄部长已经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再一看,一人多高的土坎下面,仰卧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身上还背着书包呢,坏了,不是野猪,是人!这个陈书记是个大黑麻子,此时此刻,只见他脸上的麻子一个个都仿佛变得更大更黑了。

  我去出的现场,原来是这个小女孩因为割猪草耽误了上学的时间,为了尽快的赶到学校,她只好超近路走直线,从玉米地里跑过,他们二人在山上,看不清玉米地里的东西究竟是人还是野猪,只是凭借经验就误认为是野猪,于是,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就被他们当成了猎物给撂倒了。

  我从现场赶到了太平区医院,看见这个小女孩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脸色苍白,昏迷不醒,左前额发际处至左后枕部有一贯通的火器创,前后创口各有鸽子蛋那么大的一块脑组织溢出,我不得倒吸一口凉气,心想完了完了!这个小女孩肯定是救不过来了。不一会儿,小女孩被送进了手术室,是当时县医院的一个付院长给做的手术,后来这个副院长当了主管文教卫生的副县长了,他是个民主人士,应该说手术是很成功的,真没想到这个小女孩居然奇迹般的活过来了。

  大约凌晨5点钟,我给黄部长带上了手铐,将他押往公安局并关进了看守所,那时候,我们国家的刑法还没有颁布,法院判处他有期徒刑2年6个月,什么罪名我忘了,应该是过失杀人吧。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3-8-31 21:48:17| 阅读 4703
评论 (8)
 

标题:

我爱我家 

发表时间:

2013-8-30 19:59:47 

更新时间: 

2013-9-10 19:50:33  更新者: 罗永志

关键词:

我爱我家1  

  那天,一旭战友打来电话,告诉我“迎七夕“我爱我家”百名战友征文活动”的奖品即日寄出,让我好感动,同时也有一种不好意思的感觉,今天下午我已经收到了奖品,说实在话,我的那篇“终身难忘的经历”,平平淡淡,毫无半点出众之处,根本就不能与战友们的佳作相比,我知道,那是战友们在抬举我,关心我,我心里非常感动,谢谢战友们了!

   我爱我家,这个家就是空六军战友网,家庭成员就是那近14000名战友们,我要说,感谢付站长,感谢战友网,感谢战友们,感谢此次征文活动的组委会,感谢一旭战友,祝愿咱们的空六军战友网越办越好,祝福战友们吉祥如意!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3-8-30 19:59:47| 阅读 2521
评论 (7)
 

标题:

青春 

发表时间:

2013-8-29 21:20:53 

更新时间: 

2013-9-8 23:07:29  更新者: 邓钢城

关键词:

  

   画中的新娘是个对回城绝望了的女知青,新郎是村里男人中的幸运儿,他们的婚姻注定要被政治所操弄,当回城的机会来临,极可能便永生不再相见。画中,一个女知青和她的农民丈夫并排坐在贴着大红喜字的破旧土屋前,她穿著一身黄军衣,脚上是一双新的秀花鞋,满脸忧郁忧伤。而她的丈夫却手里拿着结婚证书,喜气洋洋。这幅油画表现了一场六七十年代北方窑洞前的中国特色婚礼。在那个难忘的年代里,这种婚礼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和样板戏一样屡见不鲜。但是,婚姻抛弃了金钱,爱情哭泣着追求贫穷,不相称的只能是阶级的出身。在这幅作品中,新郎穿着新布鞋和褪了色的粗布棉衣,脸色黝黑苍老,手指粗大扭曲,笑得合不拢嘴。他拥有当时最为崇高的贫下中农的阶级身份。知青新娘的眼神和坐姿则透出了她的无限委屈、忧伤和无奈。

    她已经无家可归了,慈祥的父母也许是身陷牛棚或者已经遭遇了不测的“专政对象”,她脚边的旅行包就是她的全部嫁妆。标语、牧羊铲和角落的胶鞋说明了新娘是个接受放羊改造的知识青年,她脚上穿的一双红色绣花鞋与她浆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是那样的不和谐。这或许证明了她是嫁给了村干部的老光棍儿子,屈服了在革命的宏大叙事中被推上祭台的个体悲剧命运,她太弱势了,根本就无法与命运抗争。

    上山下乡不仅是一代人刻骨铭心的记忆,也是我们的历史决不能忘记的需要正视和反思的记忆。这幅“青春之歌”是一首关于青春理想破灭的挽歌,2007年首都博物馆融合与创造2007中国油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展出时,曾引起几个参观的老知青当场泪流满面,也是观众留言最多的作品。

    每一个有着知青经历的观者都能读出画里意味深长的画外之音:这桩婚姻肯定有着某种十分明显的功利目的,而这功利目的背后,又包含着多少时代的荒诞和人生的悲剧,这荒诞与悲剧的根源,都来自于当时的城乡二元结构,正是这个特殊的结构,把中国社会分裂为水火两重天。人们无法得知当时的执政者为何要采取如此结构的政治考量,却亲身感受和目睹了这种结构所带来的悲剧后果。也许,当政者想用上山下乡运动来冲击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但这种非理性的举动,虽然把城市文明带到了穷乡僻壤,也多少促进了城乡间的交流,却丝毫没有动摇它的根基,反而带来了一系列的悲剧,此画所反映的正是这诸多悲剧的一个缩影,反映了爱是如何屈从于现实的主题。

    以上文字均来自“中国知青网”该画的解说词,本人作过少量的改动)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3-8-29 21:20:53| 阅读 3400
评论 (11)
 

标题:

我的警察生涯(30)—— 脑花 

发表时间:

2013-8-29 21:18:47 

更新时间: 

2013-9-10 19:51:00  更新者: 罗永志

关键词:

战友文学  

  1983年是值得我们这些老民警时常回忆的年月,因为那一年的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和《关于迅速审判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程序的决定》,简称为“严打”。当时的严打,其声势之空前,其震慑之浩大,连续几仗下来,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无不欢欣鼓舞!凡是有劣迹有前科者,一个个威风扫地(四川话说,就是沟子夹得绑紧),见人就点头哈腰的跟孙子似的,惶惶不可终日;女同志走夜路上夜班,再也不要家人护送了,家家户户不用锁门也不会丢东西了,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好些年。

   记得严打的第一仗,我们有6个死刑犯要执行,那时候,每年都要召开好几次公判公审大会,每次基本上都要枪毙一两个;那天也和往常一样,刚刚宣布完死刑命令,各个行刑小组就纷纷将死刑犯提上大解放站在货厢前面示众,三辆边斗三轮摩托成品字形在前面开道,每一辆摩托三个人,我驾驶第一辆车,后面是6台大解放牌拉着6名死刑犯和那些陪杀场的犯人,在凄厉的警报声中,跟着我们一路狂奔,驶向刑场,刑车后面是人山人海的老百姓跟着跑,要到刑场上去看热闹。

   到了刑场,各行刑小组三下五除二的很是麻利,6个死刑犯已经齐刷刷地跪在地上了,指挥员立刻命令:射手就位!装子弹!一声口哨响过,手中小旗一挥,“啪啪啪啪啪”的五声枪响,5个死刑犯当即栽倒在地,命归黄泉。还有一个死刑犯没有被执行,原来这小子老是将头转向右后方,还不断地大吼大叫,两个辅助射手的的战士手忙脚乱的,弄得县中队这个班长的头上也直冒冷汗,刑场上有点乱套了,我一看,立刻就跑了过去,用警棍拄着他的腮帮子,不让他再把脸转过来,僵持了大约两秒钟的时间,“啪”的一声,枪响了,我觉得脸上黏糊糊的,用手一摸,全是血,低头一看,雪白的警服上面还有几朵人的脑花,我冲着那个班长吼道,你个龟儿子咋个打的?他结结巴巴地答道,老罗,对不起,不怪我,不怪我!  

   四川人都喜欢吃火锅,吃火锅就会上猪脑花,我直到今天都不吃脑花,因为一看见脑花就会想起那次在刑场上弄了我一身的脑花。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3-8-29 21:18:47| 阅读 4205
评论 (6)
 

标题:

致敬 老兵! 

发表时间:

2013-8-29 13:42:38 

更新时间: 

2013-9-13 21:50:41  更新者: 陈子才

关键词:

  

   这是今天在“大旗军事”网上看见的一组令人震撼的照片,题目是“对越作战老兵广西祭战友”,他让我想起了那几首轰动一时的军歌,“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再见吧妈妈”。。。。。。,我仿佛看见了当年的老兵们在丛林中、在山岗上、在猫耳洞里,舍生忘死,奋勇杀敌的场景,我仿佛听到了战友们凯旋归来时,祖国人民夹道欢迎的那炽热感人的场面,今天我看见了在枪林弹雨中生龙活虎的战友们,如今已是霜染双鬓、身手已经不再矫捷,可是,他们仍然是我们敬佩的英雄,仍然是祖国和人民最可爱的人!

     因为照片没有解说词,我不便随意添加,就请战友们自己看吧,我相信,最好的解说词就在战友们的心中。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3-8-29 13:42:38| 阅读 4024
评论 (14)
 
   

共 668  篇,第46/134页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浏览时间:2025-8-28 2:30:15
Copyright © 2006 - 2025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
荣誉承办:辽宁东志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