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秋天,我的朋友赵献英来找我商量准备成立四省交界处第一家图片社,让我过来帮他培训技术人才,当时我在邯郸地区文化局工作,负责地区的摄影创作工作,那个年代地区文化局的经费充足,每年都可以几次出去采风创作。而图片社属于邯郸市文联下属单位,又是自收自支,市文联也远不如地区文化局经费宽裕,所以我说忙可以帮,但不调动工作。赵献英生怕我不能为他尽力,就许愿说,如果我调到市里来帮他工作,就送我一台“莱卡”相机和一台“哈苏”相机,“莱卡”135相机当时是新华社记者的配置;“哈苏”120相机是军画报和人民画报资深的记者才能拥有,所以才让我动了心,当时地委宣传部的部长不放,我费了好大的劲才算做通工作,当我的手续调进了邯郸市文联后。“时局”发生了变化,谁知就在这时候日本的“尼康F3”打进了中国市场,由于它融进了电子功能,相机可以自动测光、自动曝光、装上马达后可以自动过卷和自动倒片,甚至每秒能连拍8-10张,更加适合了记者的使用;而“莱卡”属于全手动操作,拍片速度不能与“尼康F3”相比,所以新华社的记者和各省的报社全部更换为“尼康F3”相机,受到此影响我也就得到一套“尼康F3”相机,这台相机伴随我创作10多年摄影工作,直到自动对焦的相机诞生才休息下来。
“哈苏”相机后来也成了泡影,因为图片社为了拍婚纱,一下子进了三套“玛米亚RB67”,因为当时的外汇额度太少,再进哈苏就会造成浪费,因为“玛米亚”要比“哈苏”便宜很多,而且画幅少大一点又是是日本货更适合拍婚纱;我也只好使用这台笨重的“玛米亚RB67”了。虽然它的成像不能与“哈苏”相提并论,也为我立下汗马功劳,比如我的“古赵岁月”、“黄粱美梦”、“娲皇古迹”、《巨龙腾飞》都是出自他的名下。
尼康F3(Nikon F3)是日本尼康照相机公司于1980年发布的第3代顶级型号35毫米胶卷单镜反光照相机。也是尼康生产时间最长的顶级型号单镜反光相机,从1980年正式发布至2002年完全停产,作为一款手动单反相机,这种长时间的持续生产是十分少见的。
玛米亚RB67大约诞生于70年代,是目前6x7cm画幅中唯一能旋转后背中幅相机,在机身和后背链接之处,有一个圆形的金属转盘,顺时针转动后背,横幅画面瞬间变换为竖幅,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但正是这一优点,相机做得很大,这使得玛米亚RB67成了同类相机中重量最重的产品。但即使如此,由于它的配件多通用性好,所以玛米亚RB67在我国仍拥有相当多的使用者,特别是婚纱影楼几乎都是主打相机。
001 这就是我1984年到手的135型尼康F3专业相机......后来我也配广变焦、中变焦和长变焦........
002 1985年尼康F3相机随我在云南创作........
003 《山里的石头会唱歌》--尼康F3拍摄
004 《编制致富路》--尼康F3拍摄
005 《开山人》--尼康F3拍摄
006 《土家歌手》--尼康F3拍摄
006-2 《民族大家庭》封面刊登
007 我的“玛米亚RB67”120相机也是那年到手的,看看个头就够重的,我后来又配了250mm望远镜头和50mm广角镜头,三个片盒(胶卷后背),同时可以拍彩色负片、彩色反转片、黑白胶卷,再加上电子测光取景器,有十几斤重.......
008 “玛米亚RB67”相机伴随我在内蒙额齐纳沙漠采风....
009 《黄粱美梦》创作于八十年代,利用玛米亚的T门长时间曝光拍摄而成,曾在全国影展16届摄影大展展出;赴日本展出;香港《摄影画报》佳作比赛金牌奖、做过《黄粱梦》书的封面......
010 《古赵岁月》--这也是玛米亚RB67拍摄的,曾在全国首届旅游摄影大展展出;河北《燕赵乡音》杂志封面;也曾做过邯郸电视台天气预报画面.......
011 《娲皇古迹》--印过明信片;中国首届文物摄影大展展出;登过中国旅游报、文物报一版头版...... 玛米亚RB67拍摄.....
012 《巨龙腾飞》--全国旅游大展三等奖......玛米亚RB67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