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时间:2008-7-27 10:53:13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周建伟 风华正茂时
|
|
军人安于清贫是因为他恪守一条原则——无私奉献;军人彰显伟大是因为他实践一个理想——报效祖国。 |
|
评论时间:2008-7-27 10:41:28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罗雄岳 回唐山
|
|
流星划过天空,我错过了许愿;浪花溅上岩石,我错过了祝福;故事讲了一遍,我错过了聆听;人生只有一回,我却结识了你这个好战友,八一邀你共快乐! |
|
评论时间:2008-7-27 10:41:00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冯景阳 唐山震中芮城兵
|
|
流星划过天空,我错过了许愿;浪花溅上岩石,我错过了祝福;故事讲了一遍,我错过了聆听;人生只有一回,我却结识了你这个好战友,八一邀你共快乐! |
|
评论时间:2008-7-26 21:06:43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冯景阳 唐山震中芮城兵
|
|
又近728纪念日。 |
|
评论时间:2008-7-26 17:00:46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冯景阳 唐山震中芮城兵
|
|
除冯景阳外,让我们记住其他12位英雄的名字———
张建设,51岁,在家务农;李新房,50岁,在家务农;任社民,50岁,在芮城县自来水公司任职;王思敏,49岁,在运城市大禹渡扬水工程管理局南干站任职;常正义,49岁,在河北廊坊国土资源局任职;赵亚民,50岁,在芮城县糖酒公司任职;李泽民,50岁,芮城县电视台专题部主任;焦绪民,50岁,在空军司令部办公室任职;李民政,50岁,在山西省农业厅任职;苟炎亮,48岁,在芮城县人民法院任职;段福平,48岁,在家务农;薛爱国,49岁,在家务农。(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网络编辑:勾 |
|
评论时间:2008-7-26 16:51:54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冯景阳 唐山震中芮城兵
|
|
山西救援人员赴唐寻亲 救灾时曾遭钢筋刺腹(图)
2006-07-28 11:45:47 来源: 燕赵都市报 网友评论 0 条 进入论坛
 冯景阳、赵亚民和当年的老领导李生堂(中)终于见面了。本报记者王文康/摄
冯景阳、赵亚民寻亲记
芮城老兵重回机场
“30年了,朝思暮想的,就是回当年工作生活的地方转转。”刚到唐山,冯景阳、赵亚民这两位当年的芮城雷达兵就马不停蹄地奔向唐山机场,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在唐山接受雷达专业技术训练时,他们还是一群刚满20岁的壮小伙,如今,俱已两鬓斑白。
去旧机场的路上,看到林立的高楼,整洁的街道,川流不息的车辆……两位老兵瞪大眼睛,左顾右盼,恨不得一下子把新唐山的城市风景尽收眼底。
“这是唐山吗?眼前这是哪条路啊?”直到随行车辆驶入市郊,上了机场路,他们才看出一些30年前的端倪。
7月26日10时20分,两位老兵终于站在了30年前的停机坪上。飞机跑道的格局没有变。主跑道、副跑道、南起飞线、北起飞线、助跑道的轮廓清晰可见。
副跑道的尽头是两个梯形的水泥台,台前曾经是停放值班飞机的地方。“唐山大地震时,中央领导视察专机就停在这里。”两个老兵走过来,俯身摸了摸地上固定飞机用的地钩。
救灾时曾遭钢筋刺腹
1976年4月5日,冯景阳等13名来自芮城的雷达兵来到唐山机场接受雷达操纵专业技术训练。100多天后,他们遇到了大地震。
灾后的机场遭到重创,指挥系统全部瘫痪,通讯、导航、雷达等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冯景阳和战友们不顾一切冲到雷达兵器室内。抢救过程中,一个变形的钢筋刺进了冯景阳的肚子,鲜血直流。他把钢筋拔出来后,强忍着疼痛继续抢救机器。就是这台机器后来担负起了雷达引导任务,而冯景阳的身上却留下了一处永久的伤疤。
“唐山大地震时,这个小小的停机坪上空的飞机比鸟儿都多。地上,到处是重症伤员,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这里还是从全国各地空运来的救灾物资的中转站。”冯景阳清楚地记得,地震后,他和战友们负责掩埋陆军255医院和空六军军部的600多位死亡官兵的尸体。找不到埋尸的空地,只好埋在了南起飞线的旁边。后来,为了保证飞机场下方水源不被腐尸污染,他又和战友们把尸体全挖出来火化。
深情探望当年老领导
|
|
评论时间:2008-7-26 14:42:44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陕西十大怪
|
|
十、唱戏吼起来
陕西民风古朴,关中人干活出大力,吃饭用大碗,唱起戏来自然也用大嗓门。关中的主要地方戏秦腔,其特点就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说:"唱秦腔要具备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这种说法尽管过分,但是吼上两句戏,对于关中人来说,无论是唱的人或听的人都是很乐意的。在地里干活,累了,吼上两句秦腔,吼得人有劲了,听的人也不乏了;赶马车途中,寂寞了,吼上两句秦腔,吼的人有精神了,听得人也高兴了。每当农闲之季,或者逢年过节,爱唱戏的人们总喜欢聚在一起,吼上几段。这时候,只要弦索(笛子、胡琴等管弦乐器的俗称)一拉,锣鼓一打,附近的男女老幼立刻就会闻声而动地聚拢而来,或当演员,或当听众。这就是既不花钱、又不费事,还十分热闹的“自乐班”。爱唱的、会唱的,都会在"乡党"们的推荐下或者是自报奋勇地吼上几句。这种吼是义务的,不取任何报酬,只要听众们能叫声"好",吼戏者的高兴程度不亚于获得了什么大奖。吼的人,脸红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听的人,息声静气,听得如痴如醉。关中人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秦腔,听起来过瘾、解馋、嘹得很。

|
|
评论时间:2008-7-26 14:41:34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陕西十大怪
|
|
九、不坐蹲起来
于关中的男人们一日三餐都要蹲在一起“开老碗会”,而且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加之,人们冬天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或或者"丢方"下棋。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外地人说这是“板凳不坐蹲起来”。

|
|
评论时间:2008-7-26 14:40:03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陕西十大怪
|
|
八、姑娘不对外
关中平原,土地肥沃,浇灌方便。只要有种子入土,基本上便可不为吃饭而发愁。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池于他乡异地。关中地区很早就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姑娘们不远嫁,主要原因是为了和娘家人好互相照应,互为亲戚的双方好走动。 |
|
评论时间:2008-7-26 14:39:32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陕西十大怪
|
|
七、房子半边盖
由于我国幅源辽阔,各地民居的式样都各不相同。但是像陕西这半边屋的建筑式样,却实属罕见。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缓慢发展的过程中,人口却迅猛的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产生了我国建筑史上的怪胎--房子“半边盖”。这种"半边盖"的房子,看起来是一种奇特的形样,实际上这是人口膨胀的一个危险信号。我想,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这种"半边盖"的房子可能会有减无增,直至消失吧。 |
|
评论时间:2008-7-26 14:38:42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陕西十大怪
|
|
六、帕帕头上戴
陕西的关中盛产棉花,当地农村很早就有用棉花纺纱织布的习惯。当地人爱把这种用棉花纺织而成的土布梁成黑色。所以,在关中农村,中老年人有服装大多是黑色的。 这大概与秦始皇以水为德,崇高黑色的遗习有关吧。关中农村的老年妇女,差不多人人头上都戴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外地人不理解这是为什么。其实,这种帕帕的实用性很强,可防风、防尘、防 雨、防晒,可擦汗、可洁手,还可临时用来包东西。 |
|
评论时间:2008-7-26 14:37:44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陕西十大怪
|
|
五、碗盆难分开
陕西人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直径一尺左右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在关中农村,差不多每个村庄都有一个人们聚在一起吃饭的地方,或大槐树下,或村头宅边。每到吃饭时,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蹲在一起,一边滋滋有味地吃着饭,一边津津乐道地啦着话,什么变换花样的饭菜,大家甚至还要互相品尝一下,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陕西人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时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
|
评论时间:2008-7-26 14:36:56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陕西十大怪
|
|
四、泡馍大碗卖
陕西的冬季漫长、寒冷。所以,人们就要吃一些带汤水而又热火的饭食。于是就产生了牛羊肉泡馍。、葫芦头泡馍、大肉煮馍、羊血泡馍等极受人们喜爱的种泡馍。这种泡馍有干有汤,又热又香,很叫人开胃口。所以,一般人都能吃得很多。各个泡馍馆为了满足顾客的要求,便选用了一种耀州产的大瓷碗来装盛泡馍。于是,“泡馍大碗卖”就产生了。

|
|
评论时间:2008-7-26 14:34:31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陕西十大怪
|
|
陕西盛产辣椒。陕西的辣椒色红个长头尖,味极辣,当地人俗称“线辣子”或“尖辣子”。出口到国外,被称为“秦辣”。人们普遍认为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 陕西人吃辣椒比湖南人、四川人厉害的多。湖南、四川人只是把辣椒当作一种调味品,而陕西人则实实在在地把辣椒当菜吃。陕西人吃辣子,是先将辣椒摘去蒂把,用文火炕干,再用舀子捣成粉状,经过筛罗,再让上细盐,最后用较多的滚油泼一下,就成了当地著名的"油泼辣子"。这种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这种辣子富含脂肪、蛋白质和无机盐,具有开胃、下饭、增进食欲之功效。

|
|
评论时间:2008-7-26 14:32:25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陕西十大怪
|
|
锅盔是用麦面制成面坯,在铁锅上烙烤而成的一种饼子。它既是陕西人的主食,又是出外随身携带的干粮。关于锅盔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锅盔是诸葛亮初出茅庐,火烧博望坡后,为帮关羽稳定军心而发明的;有的说,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名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了饼。因为是用头盔烙制而成的,所以叫做锅盔。不管怎么讲,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陕西人做锅盔,将面和得很硬,甚至用手都揉不动,只能借助木杠子,用全身的力量来压揉,压成圆饼以后,放在铁锅里,用麦秸火慢慢烙烤,并用微火煨熟。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里酥、清香可口,放上十数八天也不会变味。陕西农村的铁锅都很大,直径一般都在二尺以上,所以烙出的锅盔又大又厚,很象一个锅盖。这大概也是陕西人纯朴性格和豪爽气度的一种显现吧。

|
|
评论时间:2008-7-25 17:07:07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沈全福 湖北省战友程世华、胡孝成一行经张去锡
|
|
周末了,该放松了。
有一则笑话, 大笑一番。
一天下午,在建设银行,一个穿得很糟糕的女士(神经病患者)来到窗口,给了收银员一张纸条要提款。
纸条上赫然写着"兹派XX同志于贵银行处提取人民币".然后是l后面N多个零元。落款是***C.P中央办公厅***。
收银员本来想报警,可看该神经病患者女子很认真的样子,想想还是打发给保安算掉(~估计保安也是很闲).
果然,保安对该女子说:"你这张条子想要提款,必须先到对面派出所,找所长盖一个章,他盖完章,你再来取钱就没问题啦。"
该女子想都没想,直接就向派出所走去了(这保安还真不一般,平时有点小看他了).
大概十多分钟,排队的顾客慢慢多起来的时候,那个女子兴高采烈的回来了,举着那个条子,说:“人家说啦,办公程序简化了,不用所长批条直接就可以取钱啦。”
收银员一听到这就不住的感叹Plice队伍里真有高人,一句"高调"就给打发回来了。
收银员和保安当时就有点傻了,营业大厅有很多人都在,怕她精神病发作起来影响正常的秩序,只好把值班主管找来了。
主管和女患者在一边聊了几句,问你取钱做什么用呀,女患者说:"取钱买面包、蛋糕、穿的"。主管指了指不远处的地方,该女子就又高高兴兴地走了。
保安去请教"高招",主管当时是这样对女患者说的: “我们这里是建行,只有建房子才能到这里取钱。你取钱买吃的,那肯定是粮食了,要去农行,买穿的等东西,取钱要到工行才行!”
收银员打心眼里佩服呀,到底是当主管的啊!!!!
…………
过了一会儿,该女士又回来了.而且带来了工行的回答: “农行的人说了,这里是农行,只有农民能取钱,我是城市人口,工行的人说了,我们这里是公行,只能公的来取,母的不行!!!!,说我是贱人,要到建行取钱”。
|
|
评论时间:2008-7-25 17:05:03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
|
周末了,该放松了。
有一则笑话, 大笑一番。
一天下午,在建设银行,一个穿得很糟糕的女士(神经病患者)来到窗口,给了收银员一张纸条要提款。
纸条上赫然写着"兹派XX同志于贵银行处提取人民币".然后是l后面N多个零元。落款是***C.P中央办公厅***。
收银员本来想报警,可看该神经病患者女子很认真的样子,想想还是打发给保安算掉(~估计保安也是很闲).
果然,保安对该女子说:"你这张条子想要提款,必须先到对面派出所,找所长盖一个章,他盖完章,你再来取钱就没问题啦。"
该女子想都没想,直接就向派出所走去了(这保安还真不一般,平时有点小看他了).
大概十多分钟,排队的顾客慢慢多起来的时候,那个女子兴高采烈的回来了,举着那个条子,说:“人家说啦,办公程序简化了,不用所长批条直接就可以取钱啦。”
收银员一听到这就不住的感叹Plice队伍里真有高人,一句"高调"就给打发回来了。
收银员和保安当时就有点傻了,营业大厅有很多人都在,怕她精神病发作起来影响正常的秩序,只好把值班主管找来了。
主管和女患者在一边聊了几句,问你取钱做什么用呀,女患者说:"取钱买面包、蛋糕、穿的"。主管指了指不远处的地方,该女子就又高高兴兴地走了。
保安去请教"高招",主管当时是这样对女患者说的: “我们这里是建行,只有建房子才能到这里取钱。你取钱买吃的,那肯定是粮食了,要去农行,买穿的等东西,取钱要到工行才行!”
收银员打心眼里佩服呀,到底是当主管的啊!!!!
…………
过了一会儿,该女士又回来了.而且带来了工行的回答: “农行的人说了,这里是农行,只有农民能取钱,我是城市人口,工行的人说了,我们这里是公行,只能公的来取,母的不行!!!!,说我是贱人,要到建行取钱”。
|
|
评论时间:2008-7-25 17:04:24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云南九日游
|
|
周末了,该放松了。
有一则笑话, 大笑一番。
一天下午,在建设银行,一个穿得很糟糕的女士(神经病患者)来到窗口,给了收银员一张纸条要提款。
纸条上赫然写着"兹派XX同志于贵银行处提取人民币".然后是l后面N多个零元。落款是***C.P中央办公厅***。
收银员本来想报警,可看该神经病患者女子很认真的样子,想想还是打发给保安算掉(~估计保安也是很闲).
果然,保安对该女子说:"你这张条子想要提款,必须先到对面派出所,找所长盖一个章,他盖完章,你再来取钱就没问题啦。"
该女子想都没想,直接就向派出所走去了(这保安还真不一般,平时有点小看他了).
大概十多分钟,排队的顾客慢慢多起来的时候,那个女子兴高采烈的回来了,举着那个条子,说:“人家说啦,办公程序简化了,不用所长批条直接就可以取钱啦。”
收银员一听到这就不住的感叹Plice队伍里真有高人,一句"高调"就给打发回来了。
收银员和保安当时就有点傻了,营业大厅有很多人都在,怕她精神病发作起来影响正常的秩序,只好把值班主管找来了。
主管和女患者在一边聊了几句,问你取钱做什么用呀,女患者说:"取钱买面包、蛋糕、穿的"。主管指了指不远处的地方,该女子就又高高兴兴地走了。
保安去请教"高招",主管当时是这样对女患者说的: “我们这里是建行,只有建房子才能到这里取钱。你取钱买吃的,那肯定是粮食了,要去农行,买穿的等东西,取钱要到工行才行!”
收银员打心眼里佩服呀,到底是当主管的啊!!!!
…………
过了一会儿,该女士又回来了.而且带来了工行的回答: “农行的人说了,这里是农行,只有农民能取钱,我是城市人口,工行的人说了,我们这里是公行,只能公的来取,母的不行!!!!,说我是贱人,要到建行取钱”。
|
|
评论时间:2008-7-25 13:28:44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
|
我准备八月九日从西安出发开车南下去重庆、云南、四川、路上可能遇到十六团很多战友、重庆、宜宾、宣威、等欢迎同行战友!
1:西安-宁陕-镇巴-万源-达州-重庆 公里:830
2:重庆-内江-自贡-宜宾 公里:260
3:宜宾-昭通-者海-宣威 公里:
4:宣威-曲靖-昆明-大理 公里:450
5:大理-丽江 公里:270
6:丽江-泸沽湖-盐源县-西昌 公里:500
7:西昌自驾游|精-越西-甘洛-乌斯河-峨边-眉山 公里:580
8:眉山-成都-汉中-西安 公里:920
9:机动一天时间: |
|
评论时间:2008-7-23 13:47:02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范自运 唐山重温战友情
|
|
看到这么多老战友、培感亲切、老单胖多了、老董是那个老董、是不是付参谋长、另王政委电话您有没有!
我八月份准备开车去四川、重庆、云南十日游、可能会见到很多战友。 |
|
评论时间:2008-7-22 16:25:53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尹明 激情岁月
|
|
 |
|
评论时间:2008-7-21 20:02:25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尹明 激情岁月
|
|
太好了,怀念感到亲切,仿佛又回到了老连队

|
|
评论时间:2008-7-21 18:48:20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
|
爆笑车后窗标语 1.大龄女司机,多关照!
2.超级面瓜闪亮登场。
3.人老车新,离我远点!
4.新手(女)
5.您是师傅随便超。
6.不会坡起,小心!
7.奥拓车:别欺负我小,我哥是奥迪。
8.新手手潮,越催越面。
9.女司机+磨合+头一次=女魔头。
10.当您看到这行字时,您的车离我太近了。
11.开不好瞎开,挤我跟你急!
12.手心冒汗。
13.人老车破又磨合。
14.出租车:大修磨合,欢迎超车!
15.一小面贴的是:面中面。
16.新车上路,内有杀手。
17.我见过一大婶开车,后面贴了一个:“您就当我是红灯。”
18.一挡以上不会挂,熟练中。
19.刹车油门分不清,都好使!
20.别看我,看路!!
21.您着急,您先走。
22.我是肉肉,车是磨磨,大家都叫我们“肉夹馍”。好吃!别尝!
23.驾龄两年,第一次摸车!看着办!
24.有本事从我头上过!
|
|
评论时间:2008-7-21 10:53:47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
|
"生长在特殊的时期 出生正在大跃进时期,长在自然灾害时期。 上学在文化革命时期,毕业在无高考时期。 参军入党要有预备期,提干要经院校培训期。 结婚正赶上晚婚时期,生育赶上计生时期。 四十多又遇下岗时期,望今后赶上好”-----------太确切了!一代人的写真 |
|
评论时间:2008-7-21 8:13:47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张均光 幸运的蹉跎
|
|
 |
|
评论时间:2008-7-20 8:46:43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张均光 地震与女儿高考
|
|
张哥您好:看到您女儿考上清华大学、真为你们夫妇高兴、也为你们全家高兴,真心祝贺你! |
|
评论时间:2008-7-20 8:37:13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罗永志 那年参军到部队
|
|
罗大哥您好:您写的很实际、反映当时的军人生活、八六年我曾去过锡林浩特给三十三团送考试卷子、感觉到三十三团艰苦、雷达团都一个样、高山、海岛、始苦雷达兵的特点。
附一张连队照片:这个地方您可能去放过电影燕山连、也是我当排长的连队 |
|
评论时间:2008-7-19 18:00:34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尹明 激情岁月
|
|
 |
|
评论时间:2008-7-19 17:07:58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回忆唐山十连战友名单麻烦十连战友跟帖回忆
|
|
唐山十连的各位战友大家好、愿从十连一起奋斗过的战友一切平安、幸福、快乐!我八月份准备南下去四川、云南看望会见各位战友! |
|
评论时间:2008-7-19 16:31:55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尹明 激情岁月
|
|
 |
|
评论时间:2008-7-18 22:24:50 |
评论者:穆科社 |
博客原文:穆科社 陕西小吃-------每天一吃---
|
|
海底捞 西安服务最好的火锅店
冬天小单位聚餐都喜欢选火锅,围一桌吃暖和而热烈,还能谝闲传(陕西话聊天的意思),但这个前提是服务要到位,才能心情愉快的谝,说到服务好,一定不要错过海底捞火锅!
海底捞这个名字属于一听就忘不掉的,特形象,把我们在沸腾的火锅中搜索食物的模样描绘的惟妙惟肖。我经常去的是海底捞火锅高新分店,在最繁华的南二环和高新区交汇的地方。
从停车场开始,就开始体会海底捞的无微不至了,指引停车的服务生穿着整齐,动作刚劲有力,不仅给车辆指挥,还要亲自跑到车辆的前后帮忙看车距。停车场最显眼的位置,有一个标注“海底捞专用电梯”的区域,登上电梯转眼到了3楼大厅。
门一开,扑鼻的火锅香味迎面而来,每个服务员对进入的客人点头问好,笑得亲切自然,在西北这种缺少服务意识的地方,海底捞的亲切着实让人受宠若惊,第一次去的客人都有点不习惯呢!
店里人不少,要等位置,服务员绝对不会让你干等,马上递过来瓜子、豌豆之类的零食,看时间等得会比较长,还推荐我们几个MM去做美甲!!
落座以后先上水,其中豆浆和柠檬水最有特色,每位3块,无限量畅饮,火锅热气大容易上火,所以喝柠檬水是绝配。锅很快端上来了,咦?明明要的是鸳鸯锅怎么两个锅都是白汤?别急,红锅的麻辣底料是装在塑封食品袋里的,服务员当着顾客面利索得放了进去,我想可能是要以此让顾客放心底料是一次性的,不会吃到别人的口水锅。红油油的底料放入一侧的白锅,刹那间就变成红白相间的鸳鸯锅了。
锅开了,这顿饭的高潮也到了,其实海底捞的菜品味不错,强力推荐蘸料要选海底捞自制的果仁料碗,菜谱上推荐的滑牛肉是我们每次必点的,还有虾滑、香豆腐之类的都是店里密制独有的。滑牛怎么煮都是嫩嫩的,香豆腐吃着有肉的香味和嚼劲却没有肉的热量,玉米鲜嫩甜香、毛肚爽脆入味...地球人都知道西安人爱吃面,所以每次火锅的结尾都是现场表演的扯面,拉面的帅哥在火锅桌前后翻飞,将一团面眨眼间扯成长面条,引得全桌人拍手叫好,不光饱了口福,还享了眼福。
不过,比起菜品,最让人舒心的是被服务的整个过程,海底捞的筷子比普通餐馆的长而粗顾客拿着不容易烫伤、服务为顾客不时递换热毛巾、拿来围裙给顾客穿上、为顾客套上椅套、为带宝宝的顾客找来婴儿专用椅、为长头发mm赠送皮筋扎头发,为戴眼镜赠送擦镜布、为小朋友赠送小玩具、主动推荐点半份菜,有些吃不完没动过的菜甚至可以退、洗手间没有一丝异味,龙头旁的小篮子里梳洗的装备一应俱全,温水洗完手还可以擦护手霜!
在海底捞有的时候会产生错觉,像是在家的感觉!这得服务实在真是太好了,肚子填得满满的,在最后走的时候忘记了主题是来吃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