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入梦,遇一高人。忘记了姓李还是姓杜?他听说咱们军网最近有一首好诗,也想先睹为快,可他不会上网,求我帮忙。于是,我给他调出了解昌仁老师的《中秋节遇雨》这首诗。他看过之后,很认真地对我说: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七言古诗。一、二两句写中秋节那天,从早晨到黄昏下了一天雨。用拟人的修辞方式,说嫦娥哭了一天。自然引出设问:何事恁伤心?接下来,三、四句是猜想伤心的原因。是渤海溢油事故致使碧海污浊,嫦娥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对镜(碧海)梳妆而哭?还是因为近年频发的火灾形成的滚滚浓烟,熏脏了五彩的长裙(而哭泣)?(五六句)转而一想,嫦娥贵为仙女,慈悲为怀,心系苍生,大概不会因个人这点小事哭一天,那又是为什么呢?一定是为了“911”灾难以来(中秋节的前一天,正是“911”十周年),在恐怖反恐怖斗争中,死于非命的数百万平民而哀哭不止吧!第七句,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能消除人间人为灾难的圣贤在哪里啊?这一句用了一个典,即《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的人,指范仲淹。但现在没有这样的人。所以嫦娥长哭不已,吴刚也劝不住,没有办法,只好关了月宫的大门(第八句)。暗示中秋夜,雨继续下,看不到月亮。
第三、四句,作者提到了渤海溢油事故和频发的火灾事故,并表示了不满。说明作者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但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境绝非停留于环保和安全这个层面。作者一定想到的是造成这些事故的最深层次的原因,是腐败?还是出卖资源?还是国家主权?作者在为后代子孙的饭碗担忧,也在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担忧。
中秋时节,作者以“嫦娥为何伤心”开篇 ,用华丽的词藻婉舒胸意,抒发了忧国忧民、期盼和谐的真实情感,确实可称佳作。
梦遇高人对此诗的赏析,不知解兄是否认可?但我认为,对我们这些不懂或不太懂诗的网友们来说却是十分受益,故不忍独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