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袁玛瑙博客主页 - 空六军战友网

 

作者: 袁玛瑙 
部队: 空17师  空军九江场站 
部门: 易县场站政治处 
职别:  
电邮: 1450828239@qq.com 
显示通信录    个人档案
致辞: 军旅生涯,这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青春年华。战友的称呼,把彼此的距离拉得很近很近。走进空六军网上家园,让我们共同细诉昨天、今天和明天····· 
所有篇目(共76篇)
 

这是对 袁玛瑙 个人博客主页第 32061 次访问

 

标题:

吾师老吴 

发表时间:

2016-1-11 12:28:21 

更新时间: 

2023-6-22 15:26:47  更新者: 袁玛瑙

关键词:

军网十年 文学  


               吾师老吴

 

   吴清汀是九江作协的老主席,1980开始从事文学专业写作,迄今创作发表出版各类文学作品600余万字,数部作品曾获江西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奖项,其中因创作长篇报告文学《长河丰碑》﹙合著﹚受到万里委员长接见。走向古稀之年,他笔耕不息,仍在创作巨幅小说《春之梦》,再度受到广泛关注。

   他是位国家一级且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作家,在九江文艺界德高望重,大家一般尊称他吴主席或吴老师,而我则习惯直呼其老吴。因为,他老伴是我老伴的初中同学,儿子与我儿子同为中央警卫团战友,我俩的交情是早年从彼此家庭间的交往开始的。

   老吴遐尔闻名,让一些尚未与之接触的人觉得有点高不可攀,实际上他很平易近人,来往的朋友大多有从事文学的背景,完全可以说,他扶持过的作者花开遍地。我拜读过他不少作品,直觉语言炉火纯青,内函丰富深遂,华美文章并无雕章琢句,平实叙事亦不矫揉造作,可谓文如其人。我虽然与文字打交道几十年,笔下却是一大堆官样文章,一直徘徊在文学门外。由于职业差异、专注有别,在文学方面起初我与他并搭不上多少话,碰在一起只能东拉西扯泛泛而谈,倒是休闲时经常互相凑兴,成了麻友。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自己曾经服役的空六军有个战友网。登录这个注册者数以万计的网站,被里面以图文互动的浓烈战友氛围深深感染,于是也撰写发表博客积极参与其中,尽情享受归队的感觉。随着网中互动,浏览我博客并加以评论的人数渐渐增多,我由此与军网结下不解之缘。老吴看过我的博客,鼓励我坚持写下去,在他的撮合下,我的文字开始同时见诸报端。

   从第一篇文字见报起,我每完成一篇文字都先请老吴过目。他一般只谈总体看法,融入了自己的许多创作体会,让我时有所悟,受益良多。电脑传信,一语中矢。当面交谈,启示更深。他针对我的文稿曾指出,一篇短文“内容不能太杂”;“写得是这么回事,但缺少自己的思想”;叙说夫妻感情“要尽量避免相濡以沫之类的用词”(此话应从读者嘴里说出);“文中应增加苦中有乐的内容,不然显得有点干巴”;“此文再充实一个感人的细节更好“;“这种开头已经过时,不如去掉”等等,使我有了不限于文章本身的收获。他回复更多的是肯定之言,如:“此类东西很好”;“行,说清楚了,比较精炼”;“不错,有生活味”;“有血有肉有情,今后可多写身边这些熟悉的人和事”;“此文已读,很高兴,无论从文字还是思想内函都有一个明显飞跃,继续努力”……这类一句话的表态,正是我的等待,给我带来前行的动力。

   在老吴的引领下,我跨进文学的门槛,朦朦胧胧地领略到其间的景致,尽管一路步履蹒跚,心中仍不时涌起写作的冲动。对于我来说,读书写作,既是修身养性,也是一种精神渴求,一段时间没有折腾出一篇文字,就会觉得日子过得浑浑噩噩。

   最近,浔阳区成立文联,赶鸭子上架,把我拉出来牵头文学协会的工作。我才疏学浅,退休之后担当此任,自知力不从心。既然组织信任,此事又与自己的爱好有关,也就不好执意推托。幸好老吴放下身段,答应兼任协会顾问,有他这根定海神针,我便有了不妨一试的底气。

   老吴,吾师也。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6-1-11 12:28:21| 阅读 3411
评论 (18)
 

标题:

一幅仨人照 

发表时间:

2015-10-27 23:24:34 

更新时间: 

2016-2-23 20:14:12  更新者: 彭艳芳

关键词:

军网十年 文学  

 一幅仨人照

  

   

             左起:尹传喜  庄步玺  袁玛瑙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5-10-27 23:24:34| 阅读 5177
评论 (29)
 

标题:

小孙女出生啦 

发表时间:

2015-10-6 13:52:29 

更新时间: 

2023-6-22 15:55:08  更新者: 袁玛瑙

关键词:

文学  



小孙女出生啦


    一声啼哭,小孙女“呱呱”坠地,人世间又来了一个小小生命,从此,家中增添了忙乱,也充满欢乐。

   我们欣喜地关注着宝宝每一个细微变化,守护着她一天天长大。满月,到一百天,过半岁……扳着指头数,只觉日子过得既慢又快。有道是只愁生不愁长,眼看她趔趔趄趄呀呀学语了。

    小孙女挺可爱。从最初起,一个动作,一付神态,看到的是婴儿由冲动、欲望、模糊的知觉以及经验组成的无意识和祖先生命遗留下来的“集体无意识”。往后表情越来越丰富,笑似绽放的花朵,哭也楚楚动人,笑了哭了都惹人心花怒放,从她日复一日变化中,几乎每天都有惊喜。在家族成员中,有人说她有点象这个,有人说她有点象那个,说来说去还是象极了儿子,简直是儿子幼时情景的再现。都说祖孙之间隔代最亲,含饴弄孙其乐无穷。只要和小孙女在一起,就会忘掉一切烦恼。

    人啊,宇宙间的尤物。望着小孙女逗人的模样,自然引发许多联想。

    我发现,如今的孩子,只要出生正常,一个个都是那么聪颖可爱。哦,他们原本就是优生优育的结晶,是在炫耀人类长期进化和文明发展的程度啊!“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促使人类的进化和自我控制达到极致。

    他们有幸出生在一个好时代,不再因贫穷而缺衣少食,生长的环境和条件大多堪称优越。延续不断内忧外患的战乱,被奴役的悲惨生活,面对自然灾害和病疫流行的恐惧和无助,他们祖先一代又一代人经历的苦难,已经离他们更加遥远了。他们是新时代的宠儿。

    人类的发展,是科学与愚昧、文明与野蛮、进步与落后、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反复较量的过程。在人类这个地球村,人们不是都希望造福于子孙后代么?可是,统治阶层的专横暴政,社会成员的弱肉强食,族群派系的相互倾轧,国外列强的掠夺入侵,自古以来,历史的演变充满血腥。从古战场的鼓角铮鸣刀光剑影,到近现代战争的炮火连天硝烟弥漫,乃至大规模杀伤武器有可能引发星球大战,人类为什么非得无休无止地自相残杀殃及子孙呢?。

    所有由罪恶造成的不幸,儿童的无辜最让人揪心。我们曾从历史和现实中看到,为求生存被迫出卖的儿女木然神情,小小生命活活挑死在刺刀上的惨状,魂断难民潮中的孩子尸首,落在人贩子手中的幼儿恐惧目光,……面对这一幕幕惨不忍睹的画面,只要有一点人性和良知,谁人不怜惜和痛恨?保护儿童,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道义。防止战争,打击犯罪,就是为了让这类悲剧不再重演。

    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小孙女出生后,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不光是必需品,凡是大人想到的,都一应俱全,点点滴滴饱含着全家人对她的疼爱。在往后的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过程中,是迁就放任只要一哭闹就一味地满足她的要求,还是循循善诱让她明白事理懂得约束自己?是凡有吃的玩的任她一人独占,还是教她与身边的小朋友共享?是一旦她受到小小的碰撞就大惊失色,还是鼓励她跌倒了自己爬起来?是唯恐落后在起跑线上而拔苗助长,还是言传身教逐步引导她从小养成良好习气、爱好和学习兴趣?凡此种种,前途未卜。影响她成长的因素很多,就家庭教育而言,实际上是在检验和印证长辈们的人生理念与境界。

    对小孙女的未来,我满怀期待,又充满担忧。我不奢求她长大有多大出息,身心健康,具备应有的品格和文化,能体现出自己的社会价值,跟随时代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生活,足矣!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5-10-6 13:52:29| 阅读 3113
评论 (16)
 

标题:

走进“微”世界 

发表时间:

2015-8-17 13:33:29 

更新时间: 

2015-8-25 9:25:49  更新者: 殷维明

关键词:

文学  

 

          走进“微”世界

 

    与时俱进,是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人们时常写入文字挂在嘴上的一个关键词。这些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接受新事物虽然有点滞后,但绝非甘做一名时代的落伍者。

    当许多人噼里啪啦敲击着键盘熟练地把电脑当作学习、工作、交流和娱乐的重要工具时,我却苦于不会打字而伏在键盘上茫然不知所措,直到进入二千年头十年的后期参加编写地方志,才颇为费劲地学会包括打字在内的一些必要操作。当周围的人们早已换上智能手机热火朝天地玩起微信时,我仍固守着过时的机种仅仅满足于通通话和发发短信,直到最近机子老旧得实在不能再用了,才实现向智能式转换。为此,我不免有点自责,是不自信,还是惰性使然,为什么自己顺应这种信息时代的潮流总要比别人晚上一、二拍呢?

    科技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这不,许多人电脑操作尚未跟上趟,电脑的功能很快又移植到手机上,微博也演绎成了微信。那天换4G手机,软件安装后,拷进联系人名单和输入微信号,添加好友的请求刹时蜂拥而至,我只得在旁人的指教下慌忙不迭地在屏面上学着拨弄,竟然令人兴奋地与许多好友连通,还腾云驾雾飘进多个微信群。尽管这一天姗姗来迟,一种终于与时俱进的感觉还是油然而生。拥有一部这样的手机,直觉世界微化到尽在“掌握”之中,哪怕象鲁滨逊漂流到孤岛,都不会感到孤寂。

   “微”世界里声光形色功能俱全。纵然远隔千山万水,只要轻触机面,即可任意用文字、语音或视频与人通话交流,各式各样的信息也随着酷似婉转的鸟鸣声源源不断地传来,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从中知晓当下国内外发生的新闻,还可通过微信链接看到许多精彩的文字和图象,亦可在网络中搜索、浏览和收藏所需的信息资料及收发电子邮件,信息的交流、传播和利用确实更加便捷了。听听音乐,做做游戏,手机上照样能尽一时之兴。“手电筒”在黑暗中应急,也凸显出其额外的好处。最为惬意的是,仅用简单易行的操作,就能在现场即兴拍摄,并即时转发,与家人和友人共同分享,平添了不少生活乐趣。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5-8-17 13:33:29| 阅读 2668
评论 (16)
 

标题:

让阅读照亮人生 

发表时间:

2015-6-9 11:42:53 

更新时间: 

2015-8-22 16:42:53  更新者: 袁玛瑙

关键词:

文学  

 

 

                             让阅读照亮人生

 

    人从幼时看图识字起,就开始了文化启蒙过程。小时候读书,记忆力强,所读内容往往不甚理解。少年时,我曾翻阅过一本精装的《亚西伟人轶事》,过目的文字部分早已化为烟雾,头脑里没留下一丝痕迹,只是其间有两幅插图至今记忆犹新。一幅是田园画:一个清纯少女,伫立在浓密的树冠之下,清澄澄的水流,绿茵茵的坡地,阳光,蓝天,云朵,山影,恍如梦境令人陶醉。以至后来读到桃花园和伊甸园的故事时,都会想到这幅画。另一幅是一组漫画,画着一个人在太阳下朝着正反方向行走留下身影的两种情景,注释是,迎着太阳而行前途一片光明,背着太阳而行前途一片黑暗。当时只是朦朦胧胧地意识到这组漫画的含义。之所以记忆犹新,我想大概是心灵的感应已潜入大脑皮层吧。

    也许正是这种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特性,在阅读生涯中,我一直对文学作品怀有浓厚兴趣。就拿诗词来说,你看,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那种“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气势,何等壮阔磅礴;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时发表的《沁园春.雪》,一时震撼山城,那种指点江山、“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气魄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文学作品就是这么神奇,它通过情调各异、五光十色的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用形象和情感吸引和打动读者,让人获得艺术和审美享受。长此以往阅读好的文学作品,人的情操怎能不受到陶冶呢?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5-6-9 11:42:53| 阅读 3547
评论 (26)
 
   

共 76  篇,第7/16页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浏览时间:2024-9-29 9:29:19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
荣誉承办:辽宁东志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