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袁玛瑙博客主页 - 空六军战友网

 

作者: 袁玛瑙 
部队: 空17师  空军九江场站 
部门: 易县场站政治处 
职别:  
电邮: 1450828239@qq.com 
显示通信录    个人档案
致辞: 军旅生涯,这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青春年华。战友的称呼,把彼此的距离拉得很近很近。走进空六军网上家园,让我们共同细诉昨天、今天和明天····· 
所有篇目(共76篇)
 

这是对 袁玛瑙 个人博客主页第 30882 次访问

 

标题:

大道为天——钩沉老军长曾广富将军早年峥嵘岁月 

发表时间:

2017-7-31 19:38:47 

更新时间: 

2017-8-3 22:49:25  更新者: 袁玛瑙

关键词:

文学 建军九十周年 zgf  

  大道为天 

 ——钩沉老军长曾广富将军早年峥嵘岁月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人民空军从1949年11月11日诞生至今也走过68年历程。

    早在空军创建之初,曾广富就从陆军调入空军,1950年转到空军飞行学院学飞行。1951年2 月14日,空军航空兵第14师以华东军区直属第95师为基础正式成立,曾广富被任命为40团一大队副大队长。从编入航空兵第14师起,国土防空,国庆受阅,抗美援朝,台海空战,穿越“蘑菇云”,以及空运救灾,都有他翱翔蓝天的矫健身影。他在人民空军40多年,飞行了30年2000多小时,由基层飞行员逐步成长为军区空军副司令。在共和国和人民空军经历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中,他既是见证人,更是亲历者。

    在庆祝建军90周年之际,回顾曾广富将军的成长足迹,不仅再现老一辈军人当年风采,我们人民军队在建国初期的发展历史也可从中略见一斑。由此可知,我国国防力量能有今天,是靠一代又一代人忠贞不渝、不畏艰险甚至流血牺牲换来的,来得何等不易!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7-7-31 19:38:47| 阅读 2617
评论 (3)
 

标题:

故梦依稀 

发表时间:

2017-7-1 13:19:27 

更新时间: 

2017-8-3 22:52:48  更新者: 袁玛瑙

关键词:

文学  

                 

                故梦依稀

      

   第一次随母亲回江北老家,是我最早的童年记忆。那一年,母亲带着年幼的我和姐姐,坐帆船,乘敞篷车,穿乡间小路,一路辗转,母亲随手牵着我,还时时把我抱在怀里。

    踏入这块草木萌生充满生机的辽阔沃土,耳边仿佛回响亘古呼唤,浓浓乡情悄然潮涌心头。这里是广袤平原地带,村庄一簇簇一片片,或近或远聚在路旁撒在乡野,大多是土砖黑瓦房屋。外婆家座落在一个地面铺着大大小小青石板的弄堂内,旁边开着四方天井的房屋墙角下有一石臼,人们舂米发出的咚咚声响,是回旋在我心中最初的古老童谣。村前池塘水面飘着绿叶,木质脱谷机兀立打谷场,田埂上空场边飘来牛粪垛和稻草垛被暗火燃烧的味道,鸡鸣狗吠,牛的长吟,无处不让人呼吸到清新乡间气息。村子上空的袅袅炊烟,更增添了农耕生活的古朴和温馨图腾。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7-7-1 13:19:27| 阅读 1766
评论 (2)
 

标题:

夭折 

发表时间:

2017-3-6 23:11:36 

更新时间: 

2017-3-10 15:20:43  更新者: 殷维明

关键词:

文学  

 

                                     夭折

 

     童年是充满希望的花蕾,可是星与他妹妹的童年却很不幸,含苞未放就凋谢了。

   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发生在我故居地的旧事,它掩埋在时光深处,也烙在了我记忆里。

   星的父亲是理发店职工,本来生得人高马大,技艺在业内称得上能工巧匠,可惜英年不幸染上肺痨,被病魔折磨得形如枯犒,病入肓膏的形赅,外人见了都会顿生避之不及的恐惧感,非但不能再挣钱养家,反而需要家人悉心照料。顶梁柱坍塌了,一家人只得靠母亲拉板车谋生。大哥十几岁辍学当学徒工,在外居住,算是减轻家庭一份负担。二哥也只有十来岁,除了上学,还要帮母亲推车。白天,剩下他和才几岁的妹妹守在病父身边。他家居处正对着公厕,虽有上下两层,空间并不大,因而拥挤杂乱,呆在家里,不是看着屋外来来往往如厕的行人,就是听着屋内病父的咳嗽呻吟。小兄妹很孤独,在那个闹饥荒的年代,他们尝够了挨饿的滋味。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7-3-6 23:11:36| 阅读 1867
评论 (6)
 

标题:

追寻年轻的梦 

发表时间:

2017-1-1 11:16:52 

更新时间: 

2017-1-12 22:35:50  更新者: 郭果

关键词:

文学  

追寻年轻的梦 

  “年轻的梦在哪里……就在生活的四季里……就在生活的长河里”——这是一首老歌里的歌词。若再问年轻的梦在哪里?我还会说,她在同学相聚的欢声笑语里。

    我的初中同学来自九江三中。作为建国初期出生的同龄人,我们是跟随着共和国的脚步历尽风风雨雨一路走到今天的,早在“文革”初期的1968年就中止学业上山下乡,从而演绎出各自不同的人生。无论后来的职业高低贵贱,无论现在身居何方,同学的缘分命中注定。纵然海桑陵谷时移世变,生长在同一个年代,任何时候见面都会找到共同话题。从学校分别转眼已近半个世纪,如今一个个鬓发斑白,面容尽显岁月痕迹,心中却依旧保存着彼此当年那般稚气未脱的模样。

    我们学友聚会始于上世纪90年代之初。首次聚会,熟悉或不熟悉的到了几十人,一个年级各班都有人参加。那时大家在事业上正值当年,念及同学之情,相隔十几年后重逢自是分外亲切,互相寒喧,尽兴交谈,推杯换盏,言犹未尽,此后同学之间的交往一度频繁起来。我所在的2班同学取得联系后也久别相聚,同桌的你,邻桌的他,一个个喜出望外,相逢一笑千言万语,共话今昔百感交集。班主任孙信和语文老师毕星辉的应邀参加,凸显师生情分,当年课堂内外师生相处的情境仿佛又回到眼前。

    2008年是我们初中毕业暨上山下乡40周年,全年级同学和各班班主任有200多人在母校举行纪念活动,仪式隆重,气氛热烈。同学们欣喜地重返阔别已久的学校,辨识校园遗迹,见到一张张既熟悉又陌生的笑脸,抚今追昔,亦真亦幻,不知带来几多回味几多感叹。7班梅建亚同学在大会上代表本班发表感言后,我见到他年事已高的班主任罗家琼面带笑容评点回应,一如昔日见到老师关心鼓励学生进步的那种说话神态,顿生一丝暖意。9班王新荣同学患喉癌已经不能发声了,仍撑着躯艰难地来到现场。当同学们在餐厅展示才艺时,他用自己善长的二胡一曲又一曲地伴奏。此时此刻,我耳畔响起的不仅仅是从他手指间飞扬出的美妙歌曲,那一音一符如诉如泣,分明是对生命的不舍,对存活的渴望,对同学的眷恋啊!不久王新荣同学就溘然长逝,而他在生命最后日子里奏出的绝响却回荡在大家心头。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7-1-1 11:16:52| 阅读 3591
评论 (13)
 

标题:

迷朦岁月 

发表时间:

2016-9-21 18:20:26 

更新时间: 

2016-10-6 18:24:45  更新者: 闫丽君

关键词:

文学  

 

                                   迷朦岁月

 

     1965年,是我少年时期成长的一个节点。这一年夏季,我从九江港务局子弟小学毕业,升学到九江三中。

   九江三中座落之地叫琥珀山,一个美丽的名称。这里早先是一片荒山野岭,遍布坟茔,1956年开辟成学校。校内建筑因地制宜,主要建筑由北向南横列在山脊,教师楼在两栋教室之间,最南面是礼堂,礼堂边下的开阔地形成高低不一互相连接的两个操场,教师宿舍、学生宿舍、饭堂、公厕及一座小栋教室散落在山坡或山底下。校门正对一汪水潭,出入由一座横跨东西的木质小桥连接。桥外是岸柳依依、碧波荡漾的甘棠湖和设有体育场的甘棠公园。校园内外,树木葱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当时学校没有高中,初一9个班,初二、初三各6个班,在校学生一千多人。清晨进教室早读,课程交错进行,课间全校集中做广播操,下午放学后有时自由活动,晚自习或在家独自完成或自由组合在一起,日复一日,每天的学习生活内容丰富并充满欢乐。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6-9-21 18:20:26| 阅读 3788
评论 (23)
 
   

共 76  篇,第5/16页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浏览时间:2024-6-26 21:56:44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
荣誉承办:辽宁东志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