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首页 战友名录 纪念馆 空六军史 战友活动 事业商务 战友博客 战友视频 战友相册 战友留言 保健养生 关于本站
雷达33团 空24师 空17师 炮2师         战友注册 网站规则 版权声明 操作提示
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 首页苹果嵌入版
请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全新的登录页面,方便在手机微信上登录
         
输入登录名:    
输入密码:  
    现在注册 
现在注册        
登录后可以发博文、评论、留言。试试看

 

作者: 龚伟力 
部队: 炮2师   
部门: 6团5连、6团政治处 
职别: 书记 
   
显示通信录      个人资料
个人相册
致辞: 战友情,别样深。人生的军旅生涯,在一生中占有很大的分量。这分量,不当兵是掂量不出来的。空六军网,给战友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在这里和战友相聚,非常高兴! 
所有篇目(共257篇)

标题:

一部真正的战场纪实——读常绪潼《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  

发表时间:

2012-5-28 20:21:23

更新时间: 

2012-9-26 11:44:18  更新者: 张曙辉

关键词:

龚伟力 文学评论 战友文学  

  [这是对本篇第 7749 次阅读]

阅读评论
         单篇显示

Flag order="0" width="100%" cellspacing="0">
Flag 标题 日期 评论 浏览
1 来龙去脉: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1) 2012-4-1 19 7546
2 屯兵友谊关: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2) 2012-4-5 7 5338
3 初战试锋芒: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3) 2012-4-9 4 4617
4 激烈交战: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4) 2012-4-12 5 4130
5 接过烈士的枪: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5) 2012-4-14 8 5408
6 中式越语: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6) 2012-4-18 7 4797
7 高炮“拼刺刀”: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7) 2012-4-21 8 4835
8 我感受的越南人民: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8) 2012-4-24 3 4202
9 遭遇重磅炸弹和子母弹: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9) 2012-4-28 6 5115
10 有关水的故事: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10) 2012-5-3 8 4141
11 四管高机救了命: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11) 2012-5-11 11 6696
12 偷越国境的红卫兵: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12) 2012-5-15 12 6312
13 残骸组与观察哨: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13) 2012-5-18 10 4848
14 差点死在自己的炮弹下: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14) 2012-5-25 12 5847
15 一部真正的战场纪实——读常绪潼《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 2012-5-28 15 7749
16 转载常绪潼战友关于《血与火药味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 2013-9-21 2 2722
 

 

一部真正的战场纪实

——读常绪潼《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

 

龚伟力

  

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这是一段不为人知的真实历史。

这是一段尘封了近半个世纪的真实历史。

近半个世纪前,1967年1月,空军高炮二师奉命向南跨越友谊关,赴越执行援越抗美防空作战任务,同年8月回国。在越南8个月,先后作战125次,击落美机165架,击伤137架。有116名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444人不同程度地负伤挂彩。

但是,这样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这样一段辉煌战绩的历史,由于历史的原因,始终没有公开,并不为世人甚至国人所知。

这样一段英勇作战的历史,这样一段辉煌战绩的历史,不仅集中体现了我军高射炮兵指战员对空作战的英雄气概,而且高度凝结了我军高射炮兵指战员对空作战英勇善战的宝贵经验。

历史的经验值得总结。

时间已经整整过去四十五年。当年直接参战的我军指战员,没有牺牲的,现在有的已经年过八旬,至少也年近七旬,有的也已经离开人世。

这样一段英勇作战的战史,已经过了保密期,历史已经解密。

对于这一段光辉战史的回忆、挖掘和整理,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非常有幸,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我们读到了常绪潼所写的《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战争纪实文章。全部文章目前共14篇:

    写在前面的话: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0)
    来龙去脉: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1)
    屯兵友谊关: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2)
    初战试锋芒: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3)
    激烈交战: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4)
    接过烈士的枪: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5)
    中式越语: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6)
    高炮“拼刺刀”: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7)
    我感受的越南人民: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8)
    遭遇重磅炸弹和子母弹: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9)
    有关水的故事: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10)
    四管高机救了命: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11)
    偷越国境的红卫兵: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12)
    残骸组与观察哨: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13)
    差点死在自己的炮弹下: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14)

全部文章,估计作者还在继续回忆和写作过程中,我们期待作者有更多这样的文章问世。

值得注意的是,它不是文学创作,甚至不是报告文学,它是纯粹的战争纪实。文章中所有涉及人物和事件都是真实的记录。作者本人就是当年高炮二师6团6连(后调5连任班长)的一名战士,亲历这场战争的全过程,正如它的题目一样,经受过这场“血与火的洗礼”。请看作者在《接过烈士的枪: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5)》的记述:

从测高机班遭受攻击的现场看,当时5连全连都遭到子母弹的攻击,其他班由于有掩体遮蔽,没有造成伤亡。而测高机班因作战需要基本没有掩体(这我后文还要说到),一颗子母弹砸到了测高机高度换算箱上,把四米长的测高机从中炸断了。要命的是,这个地方正是班长和一测手头部中间,距离两人头部只有20厘米。可想而知当时班长周师良和一测手郭德才头部伤的多么严重。另一颗子母弹落在掩体沿上,正在班长的背后。正是这颗子母弹不但使班长腹背受敌,还造成二测手任朝亮和三测手吴东林负伤。现场一片狼藉,毁坏的掩体、洞穿的钢盔、炸断的测高机和遍地的血迹……

我们忍着泪水卸掉被炸毁的测高机,架好军械部门刚运来的新机。然后打扫和修整阵地。回到帐篷里时已近午夜,排长一直陪伴着我们,这时他把牺牲班长周师良的冲锋枪交给了我,我双手郑重接过枪,抚摸着滑润的枪身,枣红色的枪托似乎还保留着烈士的体温。排长张好则和我都是不善表达的人,这时我们没有多说什么,但眼神传达了我们内心的一切:一定要为烈士报仇!”

读着这样的描述,作为在和平环境生活太久了的我们,很难体会得到当年在战场的那种血腥和严酷。但,这就是战争,这就是战场。一个战士倒下,后面的战士,掩埋好战友的尸体,继续战斗!其实,在《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中,有很多这样的战斗场景。在《遭遇重磅炸弹和子母弹: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9)》中,直接介绍了:

“在越南战场上,美军轰炸目标用的都是2000磅的炸弹。这种重磅炸弹破坏力非常大,除弹片杀伤外,还会引起燃烧和产生巨大的冲击波造成二次伤害。高炮二师入越期间,美军共向二师防区的保卫目标和阵地投掷了1726颗重磅炸弹,也就是说光投掷的重磅炸弹就有1560多吨重。”

 “全连正集火射击后续目标时,两架敌机从背后偷袭,向我连阵地投掷了两颗重磅炸弹,顿时地动山摇,整个山头都在晃动。所幸炸弹偏离阵地中心,落在了山腰上,两个火炮掩体被震塌。重磅炸弹的爆炸使空气象水的涟漪一样,形成很多同心圆向四周扩散开去,这种空气的涟漪携带着能量形成巨大的冲击波,使人感受到强大的推力,身上的衣服拼命撕扯着,象要离体而去。数公里外都能感到这种气浪的冲击。我确信这种空气的涟漪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的。虽然炸弹偏离阵地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连队伙房却遭了殃。被炸后锅碗瓢盆和做好的饭菜飞出几百米散落得到处都是。由于炊事班人员在警报后及时进入了猫耳洞,没有造成大的伤亡,只有一名十九岁的炊事员在洞口被巨大的气浪波及,受了轻伤。”

“突然云层边沿出现四个小“黑点”,翻着跟斗向阵地飞来,越来越大。“炸弹!”二测手低声报告又像是自言自语,更像是在提醒我注意安全。我扭过头一看,四颗炸弹呼啸而至,在距我几百米时突然在空中炸开,无数颗小子母弹黑压压一片,挟着旋转时发出的嗡嗡风声向下砸来……”

“刹那间,一千多颗子母弹擦着头顶掠过,落在阵地后面的山坡上和山脚下的稻田里,顿时腾起一片烟柱、水柱。是云层限制了敌机高度和飞行状态,在距离判断上出现了误差,如果敌机投弹时间再早零点几秒,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再看《高炮“拼刺刀”: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7)》里描述:

“野战医院救护队的人员火速赶到641阵地展开了战场救护。一些伤员伤口还在流血,一些伤员已经流血过多,如不及时抢救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谁都明白,时间就是生命。但是很多伤员拒绝施救,而让救护人员先救别人,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被抬上担架的伤员死死拽住身旁的物体不愿离开阵地,不愿离开牺牲的战友。他们高声朗诵着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用以鼓励其他的伤员。救护队的人员用双手扒出被掩体掩埋的伤员,流着泪为他们止血、包扎,嘴对嘴地进行人工呼吸。他们的十指都被石块磨破了淌着血,可他们并不知道是自己的血还是战友的血。对战友深深的爱激发出男女救护队员们超乎常人的勇气和力量!一个女救护队员兜着一条白色床单,她已经泪流满面,抽泣着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在阵地上寻找捡拾着烈士们的尸块……

 当大家扒开被厚厚的泥土覆盖着的炮3 班掩体时,只见班长郭正祥仍像活着的一样紧握着指挥旗,指向敌机来袭方向;一炮手王永明虽然已经牺牲,仍双手紧握方向机,一只脚踩着击发板;陈玉飞两手紧紧抱着一夹炮弹,仍有微弱气息,战友们呼喊他的名字,他用最后的力气喃喃地说“共—产—党—员”四个字就停止了呼吸;茅张贵正托着一夹炮弹,同志们把他抬上救护车时,他用微弱的声音对指导员张耀宗说:“指导员!我没有给中国军队丢脸,要报仇!”到野战医院就停止了呼吸;六炮手张安仍有意识,不断张嘴说着什么,但没有人能听到他的声音,经全力抢救终因伤势过重6天后在野战医院停止了呼吸。当时有不少越南老百姓主动前来帮助抢救,看着惨烈的现场无不泪流满面。”

这完全不是文学性的描写,而是真正残酷的战斗场景,是战士们那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的真实写照!

在老常战友的文章中,不仅真实反映了我军指战员英勇气概,同时也总结了我军高炮对空作战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宝贵作战经验,这篇《高炮“拼刺刀”: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7)》是所有全部文章中写得最为精彩的,请看其中最最精彩的部分:

“高炮“拼刺刀”!高炮怎能拼刺刀?当然能,我给您说说援越抗美作战中“钉子阵地”上的高炮连和敌机“拼刺刀”的事。

 高炮部队射击是在敌机方向、高低、距离三个参数不断变化下平稳跟踪,然后经过一系列计算求取提前点位置,火炮向提前点射击,使炮弹与敌机在提前点会合,达到杀伤敌机的目的。指挥仪跟踪敌机时,三个参数变化是否平稳是射击准确度的关键。“钉子阵地”就是在敌机来袭航路上埋伏火炮阵地,使目标来袭时直行离近,在方向上基本不动,这样减少了一个变量,使指挥仪计算程序简化、计算时间缩短,大大提高了火炮射击精度。这种阵地在入越作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重创了美军,取得了很大的战果。它象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大家都叫他“钉子阵地”。钉子阵地有着独特的优势,也取得了辉煌战果。但它也冒着巨大的风险。因为对敌机来说高炮阵地和轰炸目标在同一条直线上,不需要改变飞行参数就可直接攻击高炮阵地。而高炮连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就好像是战场上的肉搏战,枪对枪,炮对炮,刺刀对刺刀。所以“钉子阵地”这个名称,既体现着它的价值,更体现着一种风骨、一种气概,一种毫不畏惧的亮剑精神,也包含着我们心中一种由衷的敬意。”

这就是我军一贯的战斗作风;敢于近战夜战,敢于“拼刺刀”!炮二师在援越抗美战场上创造了我军高炮“拼刺刀”的战斗经验!与此同时,作者不仅写了战场进攻,也写了战场防卫。在《 四管高机救了命: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11)》中作者写道:

 “14.5四联高射机枪入越作战主要是配属100、85高炮连作战,目的主要是用于高炮连的自身防卫。但是,防卫在战斗中也非常重要,没有良好的防卫,就难有成功的攻击。这好像我航空兵的远程轰炸机和护航歼击机,以及歼击机的长机、僚机攻防配属。远程轰炸机用于轰炸敌方目标,而护航歼击机则为了护卫其安全抵达。长机主要用于攻击,而僚机主要用于防卫。”

“就在我指挥测高机班转向正南方向搜索时,危险正悄悄地逼来。两架鬼怪式沿着山沟从我连背后(东北方向)偷偷袭来,高度几乎和我们阵地一般高。向连长报告已经来不及了,炮排还在射击西南方向那批目标,调转炮口更不赶趟了,如此低的高度火炮调过来也打不到。两架敌机得意洋洋的象幽灵一样向我阵地扑来。我已清楚地看到机舱内驾驶员戴着白色头盔的圆圆的脑袋。机翼下和机腹部已没有炸弹,看来敌机已经投完弹,想在返航前趁乱用航炮偷袭我连阵地。这时我已毫无办法,只能目视着它们像两块钢板一样向阵地压来,等着最坏的情况发生。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达、达、达、达······”一阵狂风扫过,配属我连的三挺14.5四联高射机枪开火了,12条火龙咆哮而起,像一堵火墙拍向这两只幽灵,两架鬼怪式见势不妙,还没来得及开炮,慌忙拉起右转弯,落荒而逃,其中一架尾部的一大块蒙皮飘落到山谷。四联高机排的成功防卫,使我连躲过了一劫。”

作者真实地记录了一次成功的战斗防卫。当然,作者写战场和战斗是真实的再现战争,真实性很强,有些场面甚至让人感到那种震撼,但是作者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把战斗提升到战略,从战略高度引人思考。再以战场防卫为例,作者在谈到防弹衣时写道: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战场法则。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也就不能有效地消灭敌人。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尽管"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谁先谁后,是战术层面还是战略层面的问题,可以坐在办公室喝着茶继续争论,但不要再让年轻的生命在争论中默默地逝去。因为毛主席早就说过了:“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高素质的人和高性能装备的完美结合才能产生最高的战斗力。当年大清帝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远高于大英帝国,但是在鸦片战争中却败下阵来。因为,大清帝国的GDP构成,主要是茶叶、瓷器,而大英帝国的GDP构成,主要是大炮、军舰。所以最终英国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这就是历史。当然,现在和一百多年前不一样了,在历史的机遇期,我们没有必要去搞军备竞赛。但是国防部梁光烈部长说的好: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把增强国力、军力放在首位。只有你强了,别人才不敢动你。你弱了,他就要欺负你。落后就要挨打,弱肉强食,历来如此。要居安思危,不要等到四海烽烟了才开始造航母。”

这样的描写和论述,使我们从一件小小的防弹衣,上升到战略防卫的高度来认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一战场法则。

作者在《偷越国境的红卫兵: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12)》中,还记录了来自北京四位红卫兵,为了参加援越抗美战斗而偷越国境。对此怎么看?作者也没有就事论事,而是上升到对红卫兵以及当代青年怎么评价的高度。请看:

“经过大使馆和国内外交部联系,最后根据大使馆意见决定,"鉴于几个红卫兵小将的革命精神,和个人意愿,将他们送到援越抗美部队就地入伍锻炼"。在越南宋化,赵建军等四名红卫兵小将经过一个月的集训,被分配到中国后勤31支队高炮16团2连和高炮2团2连。

1967年1月19日。晴空万里。美军轰炸机连续不断地对越南谅山、宋化、太原一线进行轮番轰炸,战斗激烈而残酷,阵地上烟火一片,我伤亡很重。16团2连1班两人牺牲,其他人都负了伤。牺牲的一位是二炮手谷玉珂,另一位就是越境参军的红卫兵小将赵建军。子母弹的钢珠射进了赵建军的胸部。赵建军的上衣口袋里始终放着一张父母的合影照片,钢珠穿过照片上父亲的胸膛进入了他的体内。他的表情是安详的,他在战场上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赵建军,他不愧是红卫兵的英雄楷模和杰出代表。”

说到这里,作者笔锋一转: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有人说,当时的青年是垮掉的一代。如何评价当代青年?如何评价文革初期的红卫兵运动?对此,我们不去做深入的探讨。但是,他们当中的一些优秀分子,一些杰出代表,却有着革命理想,有着满腔热情,愿意为祖国为人民冲锋陷阵,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我们祖国的希望吗?

中国,正是有了这样一代青年,中国才有希望。他们,不是垮掉的一代;他们,是奋起的一代。”

正是由于作者的真实描述,客观评价,让我们看到了红卫兵真实的一面。对那个时代,那种特殊时代下的红卫兵和当时的青年一代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

从上述战场真实记录,我们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了战斗激烈的程度,但是作者也同样真实地记录了战士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有关水的故事: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10)》中,作者写道:

“王文艺是从七机部入伍的北京兵,会拉一手好二胡。后来他用一节100炮的铜弹壳蒙上蛇皮,穿上琴杆,做了一把大号二胡。每天晚饭后在夕阳如血的阵地上都会传来那独特的琴声。在远离亲人的异国他乡每每听到这琴声,我总想起《铁道游击队》里那琵琶声: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声......。听着琴声,看着夕阳,会引起我无限的遐想:我的母亲、我的亲人这时会不会在北京也在注视着即将落入香山的夕阳啊!相隔几千公里,我们注视着同一个太阳。这时我会感觉祖国、亲人离我并不遥远。这琴声不但柔和优美,而且声音洪亮,在柔美中透出一种铿锵的金石之声。回国后政治部给连队配发了新的乐器,但我们仍然钟情这把自制的蛇皮铜管大二胡,直到我调离连队时它仍然是连里的当家乐器。”

看着这样的场景,听着这战地琴声,我们想象不到这是在战场,这似乎让我们回到了电影的美丽画面之中,回到了美丽可爱的祖国家乡。战士们每天头顶炸弹战斗,但是战斗间隙,却是如此浪漫,如此悠闲,如此乐观,不得不令人佩服战士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浪漫的乐观主义态度。

作者还真实地记录了他所感受到的越南人民。在《我感受的越南人民: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8)》中,作者记录了一对越南父女为我们灭火的经过:

“这时在远处山脚下猫耳洞躲避空袭的一对越南父女看到我们的帐篷起火,不顾天上的敌机,奋不顾身的冲出猫耳洞,朝山上跑来。边跑边从道边拽了一根较大的树枝,要帮我们灭火。前面的女儿大约十八、九岁,头上的斗笠已不知掉到哪里了,半长的马尾辫甩来甩去,一身裁剪可体的浅色衣裤勾勒出青春稚嫩的身材。后面的老汉落后了有20多米,弓着身子努力向上跑着。被烧爆的子弹头仍在四处乱飞。更严重的是后续敌机马上就到了,父女二人暴露在空旷的山坡上,实在是太危险了。我们呼喊着,摇着手示意他们不要上来,但距离太远听不到。指导员只好把防空洞内的炊事员喊出来,从侧面跑过去才截住他们,并把他们拉进了防空洞。虽然火没救成宿舍帐篷荡然无存,但这对越南父女的行动很感动我们。”

当然,作为真实的记录,作者也写到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但是,整个给我们的印象,是越南人民对中国人民还是很友好的,尤其对中国军队舍生忘死地抗击美军飞机,表示了极大的赞许。作者还展示了他曾经抄录的反映中越友好象征的歌曲,他写道:

“在入越作战中,从始至终传唱着一首越南歌曲《越南—中国》,歌词大意是:

越南中国山连山江连江,

共临东海我们友谊象朝阳。

共饮一江水,

早相见晚相望,

清晨共听雄鸡高唱。

啊!

共理想心相连,

胜利的路上红旗飘扬。

啊!

我们欢呼万岁胡志明毛泽东!

当时几乎每个人都会唱,很多人还会用越语唱。直到今天每个援越抗美过的人听到那熟悉的曲调,都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同时也会勾起我们对那段烽火硝烟历史的回忆。毫不夸张的说,当这首乐曲响起时,我可以凭着每个人的表情与反应准确找到援越抗美过的战友。”
    当我们读完全部篇章,作为一部反映战争的纪实系列文稿,它真实地记录了战争场景,尽管斗转星移,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是我们至今依然能够非常真切地感受到战斗的残酷、惨烈甚至血腥,使人产生强烈的震撼感;我们依然能够从中看到我军将士在战场中不怕牺牲、英勇善战的英勇气概和压倒一切的英雄气势;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我高炮部队对空作战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它是高炮二师英雄战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补充;它是高炮二师英雄战史教育难得的真实教材;它是我军高炮部队战场宝贵历史经验的真实总结;它是中越两国人民战斗友谊的历史见证;它是一部难得不可多见的真正战场纪实。

当然,由于距离那场战争间隔时间太久,也由于写作时间仓促,占有材料的有限,它还不够全面。正如作者在题目中所说明的,这部根据部分原始材料和作者回忆写作而成的纪实文字,是援越抗美碎片拼图。同时也非常遗憾,由于它不是一部报告文学,它缺少必要的铺垫和渲染,尤其缺少人物详细的心理描写和场景的细节描写。对战争场景的描写过于直观,没有巧妙地将战争场面推至作为背景来衬托,增加人物和细节以及心理描写,增强它的可读性、故事性。同时,也由于作者当时只是一名战士和班长,是一位战斗员,而并不是指挥员,对于全局性的东西,缺乏材料的补充,而描述难以全面。其实,这场战争,从全局角度来看,还是有很多可以描述的地方。比如:除战斗之外,我们还俘获并直接审讯了美军飞行员;除白天作战之外,我们夜间探照灯部队怎样在夜间捕捉敌机;我们如何发现敌指挥机,直接将高炮埋伏在敌指挥机盘旋上空突然向其开火发动突然袭击;我军战士们的生活情况,包括吃的食品(当时没有新鲜蔬菜);我军战场纪律执行情况以及部队战士犯错案例;与越南人民接触中越南的一些风俗习惯、地方风情的介绍;等等。

因为我还依稀记得,参加过这场战争的高炮二师6团5连的战友,亲口给我讲述过:

曾经抓获了一名美国女飞行员,被击落时已经炸断了一条腿,她哥哥已经被我们击落毙命,当炮二师周豪参谋长亲自审讯质问她为什么到越南来时,她甚至反问你们为什么到越南来;战斗中修筑工事掩体时战士疲倦得站在雨中、躺在水里可以立刻睡着;炊事班的战友们在战斗间隙,如何种菜使战士们有新鲜蔬菜吃,我们以人粪尿施肥,蔬菜长得很好,而使越南百姓大为吃惊;在越南的水井旁边,有战友亲眼看见越南女人将宽大的裤腿撸起和男人一样站着小便;越南由于战争的原因,男人奇缺,留守在村里的年轻妇女性欲难忍,而不断有“故事”发生,有些就是和我们的战士有关,也有战士因此犯错而被送回国内;和我高炮部队同时入越作战的还有前苏联导弹部队,他们和我们战斗风格绝然不同,远在几十公里发射导弹,而敌机临空时全部钻防空洞,同时苏联军人“生活作风”问题百出,时有强奸、通奸“事情”发生;等等,等等。这些细节,原本可以作为这场战争的补充材料,为其增添“色彩”和“佐料”,而增加其故事性、可读性、吸引力。

但是,由于对于一个当时的战士来说,情况不可能了解得了那么详细和全面,我们不能要求那么高。尽管常绪潼轮战结束回国后也曾调任连长、军作战处参谋、北空高炮处参谋,进入高层机关,但是当时很多文件也是绝密,并未解密,而四十多年后,一些当事人也已经不在,而作者是一个军事干部,而不是专职战地记者,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正如作者在全篇开头所说:

“当时我在该师6团6连和5连先后任指挥仪班测手和测高机班测手、班长等。时间虽然过去了45年,回想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恍如昨日。当年20岁的青春小伙子今天已是满头白发,还有些人心中装着这段不曾公开的历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那段历史虽然短暂,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最精彩的、不可磨灭的、引以为豪的经历。对那段历史的记忆有兴奋、有感伤、有快乐、有悲壮,像幻灯片一样时时萦绕在脑海中。几次动笔想把那些快被人们遗忘的,曾经感动过自己的东西记录下来,但都自觉能力不足而踌躇。近来几位曾在那时并肩作战的战友先后因病在人生的舞台上谢幕,深深触动了我。我们都是援越抗美的亲历者,为了那段历史,为了长眠于越南国土上的战友,也为了子孙日后能更多地了解他们的上辈,让他们了解我军现代史上不仅有公开的抗美援朝、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还有一段未曾公开的六十年代的援越抗美作战。记录下这段历史是我们的责任。每个亲历者在这段历史中接触的都是局部与片段,即使是些局部与片段的记忆,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打磨也几成碎片。我努力在记忆中搜寻这些碎片,把他们码成文字,记点儿在战场上亲身经历的东西。前段时间在空六军战友网这个平台上和老战友龚伟力邂逅相逢。谈起那段历史时他极力建议我写点东西,并给了我大力的支持和鼓励。俗话说“抛砖引玉”,我在这里开个头,希望各位战友也把你们对那段历史记忆的点点滴滴写出来,让我们用记忆的碎片来共同拼凑出援越抗美作战的完整画图。”

我们非常感谢常绪潼大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部难得不可多见的真正战场纪实。我们期待常绪潼大校能继续回忆、整理和记录下去。我们也期待所有参战的战友能和常绪潼大校一样,把这项工作继续完成下去,完善下去,直至完整下去。我们希望有一本真正全面反映半个世纪前的那场援越抗美战争的书汇集出版,在我军高炮对空作战史上,留下不该遗漏的一笔。

尽管全篇有些不足之处,还有待完善和补充,但它仍是一部传世之作。我们如今读来,或者后人诺干年后读到,依然感到真实、震撼、亲切。所有人名都是真名真姓,其中有不少是我二师6团5连的战友,这更使我倍感亲切。

我和常绪潼是炮二师6团5连测高机班的战友。我1968年2月参军入伍时,部队刚从越南战场回国不久,我分在测高机班任一测手,他是我的班长。我们的友谊深厚。当时我断断续续听到班长以及其他战友谈到那场战争。但非常遗憾,当时我没有能够记录下来。现在,常绪潼战友完成了这十几篇的战地纪实,是一个大贡献,我们非常感谢他。无论怎么说,我们非常感谢原空六军炮二师战友常绪潼大校,他为我们提供了一部不可多得的援越抗美战场真实的记录范本,让后人得知这样一段真实的历史。

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这是一段不为人知的真实历史。

这是一段尘封了近半个世纪的真实历史。

 

    图为6团5连测高机班结束入越作战回国后,1969年初在上海静安区红梅北路6团5连驻地合影。左3为常绪潼本人,左2为新兵二测手王大树,左1为三测手张有谷;右1为新兵一测手龚伟力,右2为三等功臣任朝亮,右3为下连学军锻炼的复旦大学新闻系大学生。

Flag 标题 作者 评论 浏览
1 来龙去脉: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1) 常绪潼 17 814
2 屯兵友谊关: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2) 常绪潼 4 392
3 初战试锋芒: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3) 常绪潼 4 281
4 激烈交战: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4) 常绪潼 4 249
5 接过烈士的枪: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5) 常绪潼 4 355
6 中式越语: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6) 常绪潼 7 264
7 高炮“拼刺刀”: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7) 常绪潼 8 306
8 我感受的越南人民: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8) 常绪潼 3 195
9 遭遇重磅炸弹和子母弹: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9) 常绪潼 4 170
10 有关水的故事: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10) 常绪潼 8 185
11 四管高机救了命: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11) 常绪潼 6 173
12 偷越国境的红卫兵: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12) 常绪潼 12 262
残骸组与观察哨: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13) 常绪潼 5 98
差点死在自己的炮弹下:血与火的洗礼——援越抗美碎片拼图(14) 常绪潼 9 87

 

  

评论(共 15 篇):

  评论者: 张曙辉

发表时间:2012-9-26 11:44:18

我是五团三连的雷达号手,当兵四年每年6月19日都有记念活动跑警报,因为这一天我们连长江--和其他三名战友被美国的炸弹炸死了,但是我06年回天津小站中堂西小庄老连队时指导员热情的接待我,但是这些老传统的东西现在都不记念了,想起来有点让烈士们心寒------。   
   

 

  评论者: 龚伟力

发表时间:2012-5-31 19:25:36

谢谢玛瑙战友的夸奖!   

 

  评论者: 袁玛瑙

发表时间:2012-5-30 21:46:47

  评论很到位,很好的一篇序文。感谢绪潼老班长的传世之作,也感谢伟力战友如此耗费精力的付出!   

 

  评论者: 龚伟力

发表时间:2012-5-30 21:07:34

新原,是的,老常写得很好,只是我们要求太高、太全面,其实这样已经很不容易,毕竟过去了近半个世纪的事情了。老常这是做了一件可以流传下去的事情。当然,读者想看到报告文学式的纪实,那毕竟还要很多采访,工作量太大,毕竟也都年事已高。但是再不写,恐怕就没人写了。图中2个左3,是错误,已经改正。谢谢。   

 

  评论者: 黄新原

发表时间:2012-5-30 20:08:09

伟力,钦佩你的总结工夫,把老常的十多篇东西捋了一遍。这是战友的情义,也是军人的责任。我们不能亲历那场战争,不能和战友们一起流血,但我们不能忘记他们。老常的文章其实文学性很不错,文笔也很有水平,只是如你说的当时所处的位置有关,也与当时的心境和注意力有关,因为他当时是战士,不是记者,能有此成绩,已很不容易。我曾给老常留言,还是要写下去,不妨采访一些健在的战友、首长,把文中的缺憾补上,其实人们想看的大多是老常写的这样最前线的东西,和基层指挥所里的场景,那是最生动最“血腥”的部分,因此也最震撼人心。做这件事功德无量,功在后代。
你很刻苦,每天都在笔耕,望注意身体,劳逸适度。
另图片中有两个“左三”,是怎么回事?   

 

  评论者: 龚伟力

发表时间:2012-5-30 19:48:51

谢谢胜华、老常战友!其实这并不是通常意义的文艺评论。每当读起这些纪实,我眼前总浮现战场的场景,心中油然起敬!有些篇章甚至百读不厌。很早以前就想要是有人能写出来就好了。现在老常写出来了,真实再现,栩栩如生。再联想到这些我曾经都认识的战友,感情的确不是一般的亲切!   

 

  评论者: 常绪潼

发表时间:2012-5-30 12:01:02

伟力半夜三更的不睡觉,熬灯点蜡的写了那麽多,看了很让我感动。即使是他的长处,不费时间一篇一篇仔细读,也难写出如此精辟的评论。谢谢伟力。也谢谢关注本文的战友们。我的初意只是写,并没有刻意去考虑有多少人来看。老付辛辛苦苦为大家建起了战友网这个平台,把心里的东西写出来,对我来说是一种释怀。可惜文学功底差,真是难为了浏览本文的人(这我跟付站长也说过)。总之感谢大家的鼓励和支持。拼图还没完,最近家里事较多,有空我会继续拼图。   

 

  评论者: 胡胜华

发表时间:2012-5-30 8:34:53

谢谢常续潼《血与火的洗礼》纪实文学,谢谢伟力的文艺评论。很感动!备受教育!
   

 

  评论者: 龚伟力

发表时间:2012-5-30 0:14:59

谢谢均光战友!   

 

  评论者: 张均光

发表时间:2012-5-29 18:52:10

我常跟妈妈说,一辈子自豪的是当了兵,一辈子遗憾的是没上过战场。我妈理解我。真佩服和羡慕上战场的军人!   

 

  评论者: 龚伟力

发表时间:2012-5-29 18:00:16

谢谢站长、徐大姐、爱国战友!   

 

  评论者: 林爱国

发表时间:2012-5-29 12:44:03

   非常感谢伟力书记对常续潼老兵《血与火的洗礼》纪实文学的精心解读!很感动!
纪实文学读过几部分,还要继续读来,非常动情、动心!
  炮二师抗美援越才是当了真正的兵!
         不要忘记他们!   

 

  评论者: 龚玲玲

发表时间:2012-5-29 10:46:00

爸爸,文艺评论是你的本行,又干老本行啦!   

 

  评论者: 徐同联

发表时间:2012-5-29 9:01:24

  这是非常有分量,非常得人心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在和平时期为党完成的一件战争使命。要宣传,要记载,谢谢绪潼和伟力,为空六网的历史完成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这是宝贵财富。辛苦了。   

 

  评论者: 付根利

发表时间:2012-5-29 7:01:09

伟力用这样长的篇幅介绍常绪潼战友的战场纪实报告,非常全面、深刻。我们期待更多的像常绪潼 、龚伟力战友这样的文章,这是战友们的享受。   

 
   

共 15  篇,第1/1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2 7:12:45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